第19章 北风起,南下季
msp;胶西县城规模不大,城墙大小和即墨差不多,但是人气却繁盛很多。往来行人车辆川流不息,城中人满为患,商铺屋舍甚至都摊到了城外,顺着道路鳞次栉比几乎延伸到大沽河边上。现在是南下季,各种北方商品不断运入这里,大沽河口两侧的码头上密密麻麻停着几十艘大海船,不时有船扬帆出海。

  东海三人随着陈一成在南城外的码头下船,走路进入胶西城,路上不断避让往来的各种车辆行人,竟找回了一点后世逛街的感觉,让他们颇为惊奇。

  进了城内,这里的建筑比即墨更为密集,还有不少二层甚至三层的小楼,挂着各种招牌和布幡。街上行人来来往往,各色服饰都有,不但有汉人,还有蒙古、高丽人,甚至还有不少卷毛凸鼻的胡人。

  陈一成带他们走到一处“陈记南货”店铺前,从侧门进入后院,给他们安排了一间厢房,然后告罪说还要去访客,就出门了。

  三人也闲不住,好不容易见到热闹的大城,都想出去看看,出门的时候正巧碰到陈一成带着人和礼品也刚要出去,双方点头示意了一下就分头朝两边走了。胶州城虽繁盛,面积却不怎么大,魏万程留意了一下陈一成的去向,发现他们走到城北一处大宅子前,恭敬地等着,也不知道是在拜会哪位贵人。

  这也不关他们的事,看两眼就继续逛街了。

  胶州这边商品汇聚,从北边的人参毛皮到胶东特产的干海货到南边来的檀木香料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卖玻璃的专门店。三人决定打探一下行情,进了店一看,好家伙,后面柜台上陈列着花花绿绿各种玻璃器皿,一个绿色的小玻璃碗,内部还有一道污渍,就要价70贯一个,别的玻璃器也大多是偏红或是偏绿的。一个相对透明的高脚杯放在最里面,许嵩涛问了一下价格,老板看他们不像是能买得起的样子,笑而不语,反而拿出一些五颜六色的琉璃珠子推销起来,说只要一贯一个,留个纪念也好嘛,吓得他们连忙告辞逃了出来。

  ……

  三人逃出玻璃店,又逛了一会,走到一栋三层酒楼前,咬咬牙决定进去见识一下。进去坐在二楼窗边,一边等着上菜,一边看着楼下讨论起来。

  正说着,旁边走过来一个穿长衫的年轻男子,对三人做了个揖,开口说:“三位客官,可是海外来的客商?看诸位的模样,是在犯愁该买什么货物吧?可否容小底为诸位介绍一番?”

  魏万程站起来回了一揖,请他坐下,问:“不知公子是?”

  那人连忙摆手说:“不敢称什么公子,小底赵仲界,是本地的牙人,三位客官称呼小底赵二即可。客官服饰不类我中国,可是海外的客商?”

  牙人是古时常见的城市职业,业务是撮合买卖双方完成交易,和中介差不多。

  三人相视一眼,这套路有点眼熟,接下来就该是强力推荐某家店,忽悠我们做冤大头,然后拿提成了吧?

  但收集点信息也好,魏万程摸着下巴说道:“正是,我们是南洋澳洲人,带了些家乡特产来到北地,现在南下回家,想趁机做些生意,但不知买何才好。”

  赵仲界自然是不知道什么澳洲的,不过他不知道的地名多了去了,也没多奇怪,只需要知道他们是往南去的就够了,于是略一思索便开口道:“那便好,北地物产众多,贩去南边,轻松便有一倍利。客官既然是初次跑海,货物不宜太杂,我建议专注山珍、海产、绢缎这三样,此三者贸易量大,既易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