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好官难为
emsp; 方鸿还是那副嘻嘻哈哈的模样,而旁边孟钰却眉头紧锁,似乎是有什么心事。

  看着他们两人截然相反的模样,三娘好奇问:“你们可是遇到什么烦心事?”

  问完三娘就后悔了,好奇害死猫,这些当官的事她可不想知道。

  “这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方鸿想着反正都掉马了,也不在乎这点。

  于是,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的说了。

  原来旱灾时,黄山县令竟然把县衙里那些精米换成粗粮和畜生吃的麦麸,意图从中获利。

  “那获利了多少?”

  这不得好多钱!估计她这辈子都赚不来那么多钱。

  “问题就出在这儿,我们也想不通,甚至根本查不出他获利多少,这些赃款也搜不出来。”

  那黄山县县令的住处几乎是一贫如洗,看着倒像个大清官。可他自己又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甚至主动补充了许多细节。

  这就奇怪了。

  三娘的心里有一个猜想,却不知是否正确。

  “或许他这么做,我不是为了利益呢?”

  “那他图什么?”方鸿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三娘沉思着,边用指节有规律的敲着桌面。

  他们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几句,三娘他们就要出门卖汤料包。

  没想到这方鸿带着孟钰,居然死皮赖脸地跟上来,还美其名曰去打探消息,侦查一下民意。

  三娘其实也有些好奇,也帮着问了几个在街上摆摊的摊主。

  不问不知道,这黄山县跟他们那儿还真是不一样。

  黄山县之所以被称为黄山县,正是因为山地居多。能够种的地根本没有多少,他们此地的粮食也大多从别处买来。

  县里的人大多数是靠手艺吃饭的工匠或把这些东西卖到外地的行商。

  提起这位县令,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夸赞,都说若不是有县令他们早就过不下去了。

  综合打听到的消息,三娘心中有个不成熟的猜想:“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对不对。”

  “说说看。”

  方鸿没有一丝头绪,不过他向来信奉集思广益,多听听别人的想法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他没有瞧不起三娘,只作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三娘斟酌再三,才开的口:“此地不善耕种,那就是少交粮税的意思。县衙里的存粮必定不多,旱灾那么久,而后期才有朝廷拨来的救灾粮,那他前期是怎么挺过来的?”

  孟钰本来不在意,听到这里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是呀,怎么回来的呢?”方鸿也作出沉思的模样。

  “别卖关子了,快说吧。”旁边的宋玉也顾不上怕两位大人了,急得赶紧催促三娘。

  方鸿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这小子绝对不是什么下人。哪有主家说话,下人这样插嘴的。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