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打年糕
�春花婶多稀罕宋家的年糕,而且他们这的习俗就是这样,去哪家打年糕就得给主人家留下一小块年糕。

  回到家后,李氏把打好的糯米糍晾凉,然后分成一块块放在雪地里冻起来。冻起来的年糕不会坏,可以一直吃到大年初七呢!

  年糕的传统吃法是,把打好的年糕切成片,晾干油炸,裹上糖食用。

  不过除了油炸,宋三娘还知道年糕的多种种吃法——桂花甜年糕汤,杂炒年糕,年糕红豆汤等等,这样甜咸口的都有。

  到了晚上宋三娘应着节气,做了一道甜汤和一道菜。

  先做的杂炒年糕有些复杂,配菜种类繁多。锅里挖一小勺猪油,打入两个鸡蛋,把鸡蛋炒散,加入葱花和年糕,再加入一把小青菜,放入一小撮盐,闻起来香喷喷的,就可以用锅铲铲进大碗里了。

  加了猪油的炒年糕,雪白的年糕沾上了油,显得油光锃亮,里面的鸡蛋炒的金黄,闻起来全是鸡蛋的香气,而小青菜也翠绿翠绿的,看上去真的让人食指大开。

  又做了一道桂花甜年糕汤,打算饭后吃。把已经结块的年糕用刀切成片,直接放进水里煮软,再加一些老冰糖,出锅之前撒一把桂花即可。

  除了宋三娘做的这两道,李氏又添了一道菜,还是一道大菜呢——蒜苗炒腊肉。

  说实在的,这道菜很难炒得难吃,更何况炒菜的人还是李氏这样炒了十几年的炒菜好手。小时候物资更加匮乏,李氏总是能把平平无奇的东西炒得非常好吃,让宋三娘就着青菜就能干两碗红薯饭。

  腊肉被炒得喷香,肥肉的部分都被炒得变成透明的像一种琥珀的颜色,瘦肉看上去也特别筋道。里面的油脂被煸出来了,混着蒜苗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宋三娘可以保证,再也没有什么比蒜苗更配腊肉的了。

  现在都腊月十八了,离过年更近了。所以今天也算是奢侈了一把,蒸了一大锅大米饭,可以敞开来吃,保准管够!

  宋三娘夹起一块被切得薄薄的腊肉又夹来一些蒜苗,就着饭刨了一口,真香啊!一口下去,油脂在口中跟米饭混合在一起,再配上蒜苗一点也不腻,反而有一种一切都刚刚好的感觉。

  太香了,他们宋家秘制的熏腊肉,可太香了!今年一定要多挣钱,尽量多熏一点,存起来这样就算闹旱灾、闹饥荒也有肉吃。

  吃过腊肉后,宋三娘又夹了一片自己炒的年糕尝了尝,入口就是糯叽叽的。粘米加的分量刚刚好,少一分则粘牙,多一分就硬邦邦的。

  这加粘米的分量是李氏多年积累的经验,是按照宋家人的口味偏好定的。

  虽然只有两道菜,可是分量足,每道菜都有一大盆,一家人吃得很香。

  吃过饭后还有道甜汤,农家人没有饭后喝甜汤的习惯。古代的一些王公贵族在宴会后倒是喝一些甜汤,用来调和食气,帮助消化。不过宋三娘想,他们吃饭后也喝点甜汤,应该不算出格吧?

  反正都是一家人,他们家也是粗神经,一点也不觉得饭后喝甜汤有问题。

  特别是宋玉吃了一海碗饭后,还觉得馋,真是:半大小子吃垮老子。

  他那不安分的小眼睛一直不停乱转,偷偷地在瞄旁边的砂锅。

  他可不是什么沉得住气的人,直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