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赤壁赋
  大唐

  “儋州作为其最后一个功业之地,可谓是集苏轼才能之大成。”

  李世民出声道。

  不怪乎李世民发此感慨,东坡井,东坡墨,东坡笠,东坡学院……甚至连本地语言都衍生出了东坡话。

  苏轼海南的事迹以及取得的成就在女声的话音落下后便一个接一个地放在天幕上,说是目不暇接也不为过。

  众人就是在这样的持续播放中,继续了解苏轼在海南的都做了些什么。

  待看到“宋苏文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的批语,秦汉之人感触不大,但是自科举推行之后的朝代却为此沸腾,甚至越往后的朝代越沸腾。

  儋州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

  儋州的第一个进士符确!

  苏轼来之前:文化未开,荒蛮之地!

  苏轼来之后:要举人有举人,要进士有进士。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要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概念早已经随着每一次科举考试的成功举行而浸染所有人的心。特别是明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想当官,最被人所认可的途径就是科举,而科举可太难了,小三关大三关关关难过。

  完事开头难,有多少像儋州这样穷苦的地方几百年都出不了一个进士,而这样令人瞩目的教化实绩,从无到有,苏轼仅仅用了三年!

  科举作为平头百姓唯一的进身之阶,谁不希望自己当地有一个善于调教子弟的大佬呢,不说别的,沾沾文气也行啊。

  【苏轼每到一处,不论自己什么身份,是太守亦或是罪臣,都为当地地方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为官一任便造福一方。】

  【【在为官一道上,无论是水利还是基建,亦或是文化教育,苏轼翻手就是一个景点,覆手就是一个百年一出,千年首创。也许苏轼可能以为,自己不过是尽到了一个官员的本分——】

  哈?人言否?

  一干人听得怀疑人生。

  只能说凡尔赛文学的精华天幕拿捏到位,激起阵阵波澜。

  大秦

  这酒啊,是端不下去了。

  这箸啊,是夹不下去了。

  下面的大臣不敢吱声,上面的秦始皇也陷入了沉默。

  别说大臣了,他都有些不敢信。

  饶是如此,他也只能安慰道:

  “就算是本分,也是把本分做到极致了。”

  听见秦始皇发言安抚,众人心下松了一口气。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大家生怕天幕对苏轼的评价,影响了秦始皇对一个好官的评判标准。

  他们这段时间也很辛苦的!

  大汉

  本分?

  “多来几个这么尽本分的……”

  朕能乐死!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