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四十章
/>   ……

  被刘平赶走的随从回到都督府后,立刻求见梁阑玉,将刘平独自离开的事汇报给了梁阑玉。

  梁阑玉听完汇报,忍不住叹了口气。

  说实话,因为她身边聪明人实在太少,绝大部分不要说读书了,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来。所以她还是希望能刘平能改换立场,为她所用的。她多次拿话敲打刘平,也是在给刘平机会。只可惜,看来刘平是不肯领她的情了。

  其实如果刘平有意向她投诚,非常简单,主动找她剖白心迹,并且坦然接受她派去的眼线,事事向她汇报。用不了多久,她就会提高对刘平的信任度,并且尝试着逐渐交给他一些权力。

  可实际上刘平的做法却是一次又一次支开她的眼线,背着她行动——很明显,他觉得自己跟着她,屈才了。

  刘平毕竟是正经属官,梁阑玉也没道理完全禁锢他的人身自由。她估摸着刘平大概又是去给梁羡写信了,但他目前知道的信息里似乎没什么不能告诉梁羡的,梁阑玉也就暂时不管了。

  她让报信的随从下去休息后,独自思索了片刻,吩咐下人:“去把宋愈找来见我。”

  没多久,接到传唤的宋愈就走进了书房:“都督找我?”

  自打先前把吕沉抓回来后,梁阑玉就让他在府上休息,没再给过他新的任务。

  梁阑玉问他:“你最近休息得好吗?”

  宋愈浅浅笑了一下。他现在在梁阑玉面前逐渐放开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绷着,已经变成一个会说话也会笑的活人了。虽然还是话很少,笑得也少。

  他道:“都督若有差事,吩咐便是。”

  梁阑玉“嗯”了一声:“有件事想要你办。我想让你去郁州下辖各郡县走走,打听一下民间有没有学问出众之人。或者不一定是学问,有特殊才能技艺也可以。把名单记下来给我。”

  宋愈一听这任务就明白了,梁阑玉这是让他去民间网罗人才。他问:“都督要我什么时候出发?”

  梁阑玉道:“也没那么急,看你自己吧。如果你觉得休息够了,那就出发。”

  宋愈道:“好。那我回去收拾一下,明天就走。”

  梁阑玉对他的干劲很满意,想了想,低头取了张纸,写下几个人名和钱数。她把纸条交给宋愈,宋愈拿着这个就能去领人领钱了。

  宋愈行礼后就退下了。

  他离开后,梁阑玉用手揉了揉额头。

  在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不光读书人少,而且也没有考试选拔的机制。在唐朝的科举制出现之前,朝廷选官靠的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说白了就是推荐制。而这两种制度最糟糕之处在于把推荐人才的权力完全交给了地方大族。也就是说,白身的上升通道完全被大族垄断了,这才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出现。

  梁阑玉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创造一种遴选人才的机制,她只能用广撒网的笨办法,先捞到碗里都是菜,一边磨合一边培养,总能慢慢建立起可用的班底。

  选人的差事其实是个操作空间非常大的差事,但凡她委派的人心思活泛点,很容易利用这份差事结党营私,谋取私利。而她之所以选中宋愈,是因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