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食的,有种蔬果的,以及各种手工业作坊,临海的庄园还会经营打渔业。有些庄园甚至能把矿山也侵吞为自家产业,贵族就在家里开矿。

  可以说,一个庄园俨然就是一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铁匠说他们东西好,手艺好,指的是成色最好的金属都流进豪强的庄园了。他这小地方只能弄到一些成色下等的铜铁,或者帮人把旧器物熔了改改样式。

  梁阑玉拿起他这儿的几样铁器看了看,光看颜色,就知道这些东西杂质极多,恐怕不太经用。

  她问:“你知道冶铁的流程么?能给我仔细讲讲么?”

  那铁匠看她的目光愈发奇怪:这小娘子到底来这儿干嘛来了?

  梁阑玉亦知道耽误了人家做事,掏了几个铜板递过去。铁匠见她给钱,不禁一愣:“哎,这……”

  其实他也看出梁阑玉虽然穿着朴素,但绝不是普通百姓。她身上的贵气和普通人就不一样,而且她出行还带仆从,一看就是哪个富家姑娘出来玩乐。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钱收了:“这跟你从哪儿说起呢?从开矿么?”

  梁阑玉道:“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那铁匠本也没什么要紧的事要做,再加上收了钱,也就详详细细地把开矿制铁的流程给描述了一遍。梁阑玉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问他,他也都耐心解答。

  听完之后,梁阑玉对这年代的冶铁水平大概有数了。

  其实如果横向对比,南北朝已经有高炉冶铁了,会使用耐火材料,也有鼓风技术,对比同时期全世界其他国家,可谓遥遥领先。但如果纵向对比,跟后世的技术比起来,那这会儿就还差得远。

  梁阑玉当然没炼过铁,但她学过历史和化学。冶铁的原理就是要用还原剂把铁单质从氧化铁里还原出来。另外她在历史书上看过,最好的还原剂是焦炭,由煤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下干馏而成。这项技术得到明朝才普及,这会儿还没有。

  打听完自己需要的信息,梁阑玉就离开了铁匠铺。她对秦冬说:“你带我去附近的老百姓种地的地方看看吧。”

  于是秦冬带着梁阑玉和甲士,又往附近的村庄走。

  没多久,众人路过了一条小河。梁阑玉看到许多农民打扮的人挑着担子来河里装水,装完了又挑着走。

  她问秦冬:“那么多人挑水去做什么?”

  秦冬道:“挑水回去灌田啊。”

  梁阑玉问:“这里有水车吗?”

  秦冬愣了一下,疑惑道:“都督,水车是什么?”

  梁阑玉不作声了。

  后世常见的水车也是唐宋以后才有的技术。在南北朝,基本是修灌溉渠对农田进行大水猛灌,或者靠人力和一些简陋的装置挑水浇灌。没有既精细又省力的法子。

  众人又往前走,去看地里干活的农民。梁阑玉观察他们使用的农具,并且询问他们种田的步骤、每亩地的收成以及对农具的使用方法。

  前世梁阑玉虽然是城里人,但从小她父母工作忙碌,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把她送回老家和爷爷奶奶过,开学了再接回来。她好奇心很重,经常喜欢跑到田里看农民干活,询问各种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