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不多会儿,阿夏、阿秋、宋氏兄弟四人被传唤进了房间。

  一进屋,梁阑玉就发现宋家兄弟的脸色不太好看。像是没休息好似的,两人黑眼圈如出一辙地重,宋愈的一张俊脸更是阴沉沉的。

  梁阑玉奇怪地问道:“宋大郎,宋二郎,你们昨天干什么去了?”

  宋闻忙道:“回都督,我与弟弟昨日在府上并未出去过。”

  梁阑玉问:“那你们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没睡好吗?”

  宋闻和宋愈对视了一眼。

  宋闻小声道:“我与小愈听闻都督昨日在草市遭遇了刺客,十分忧心……昨夜确实没有休息好。”昨天梁阑玉出行,挑选的都是勇武善战的甲士做护卫,他们并不在此列。

  梁阑玉奇怪地看着他。这两兄弟什么时候这么关心她的安危了,还关心到失眠?

  不过转念一想,这俩兄弟这么在乎自己的身份,她若有什么三长两短,就没人为他们脱籍了。他们为此忧心,倒也合理。

  于是梁阑玉未再纠结这个话题,随口问了两句就揭过了。

  她切入正题:“我叫你们来,是有件事需要你们去帮我查清楚。刚才我看了军营送来的账簿,军队的收支竟然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但据我所知,朝廷在郁州划拨了五万亩良田作屯田之用,按说本不该如此。你们去帮我查查我这其中是否有何隐情。”

  阿夏阿秋二人应声道:“是,都督。”

  宋闻和宋愈却又交换了下眼神,似乎他们知道些什么。

  梁阑玉注意到了他们的小动作,立刻问道:“你们可是有什么事没告诉我?”

  宋闻抿了抿唇,道:“并非刻意隐瞒。先前我们在外打探消息时,曾听闻过一些流言蜚语。但因尚未查实,是以未向都督禀报。”

  梁阑玉问:“什么流言蜚语?说来听听。”

  宋闻道:“先帝昔年曾在郁州开垦、征用了五万亩良田作为军田,并在郁州安置两军抵御北寇。但就在军田划拨不久后,当地豪族便买通官吏,以自家旱地、无人要的盐卤地强行置换、侵占了军队的大半良田。因此军队仅靠军田入不敷出,每年都会劫掠百姓以补充给养。”

  梁阑玉眯眼。这就跟账簿的不合理处对上了。既然民间有这种传言,大概率不会是空穴来风!

  而且在她印象中,她看南北朝历史的时候也曾看到过一段描述,说这个年代因为南方引进了中原的先进农业技术,土地价值陡增。所以豪强权贵们“封略山湖”,抢占官田,化公为私的土地兼并之风大为盛行!

  她又问道:“据你们听到的传言,是哪些豪族强占了军田?”

  宋闻道:“在郁州有三家势力最大的豪族,瓜分军田的正是这三家。第一家是崔家,家主名为崔起。他们本是江南的次等士族,但因崔起娶了一位徐姓女子为妻,崔家从此飞黄腾达。”

  “徐姓女子?”梁阑玉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马上有所联想,“可是中书监徐善的亲眷?”

  宋闻点头:“是徐中书的亲妹妹。”

  梁阑玉瞬间了然。

  中书监徐善,和自己的父亲梁羡、潘晟的父亲潘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