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赘婿说开去之二
�武王投降的商朝后裔的封国。
一个是功高震主的军师贤相,一个是心怀怨望的前朝余孽,不找个自己人看住他俩,周武王睡觉都踏实不了。
于是,周武王就把自己弟弟周公旦(也就是《周公解梦》的周公),封在泰山以南的曲阜,这就是后来的鲁国。
从一开始,鲁国的自我定位就是监视齐郑两国的一举一动,时不时要向周王写信反映两国国内社会问题,以此打人家小报告……你说齐国能待见他么?
知道一句话叫‘齐人之福’么?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对,孟子就是鲁国的大夫。
‘齐人之福’这个故事说得是家住临淄城内的一户齐人,他家里娶了一妻和一妾。
这个齐人每天都在外边喝得醉熏熏地回来,还像自己妻妾夸耀说宴请自己的都是城内的富贵名流。
然而许久不曾见宾客登门的妻妾心中不免对此有一些怀疑,因此这天就悄悄跟在齐人的身后,最后发现他其实是去城外的坟地帮助达官贵人扮孝哭坟,以此换取别人祭祀之后的酒肉。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孟子对齐人大加鄙夷,认为其贪慕虚荣富贵,这才在家里人面前丢人出糗。
然而我却不同意孟子的观点。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齐人的家境起初应该是不错的,要是靠每天替人扮孝哭坟才能勉强糊口,他就不会在娶妻之后纳妾来给自己增加经济负担。
所以齐人应该是因为最近铺子经营不善倒闭,这才显得家道中落……一言以蔽之,家业不振的事情发生在人家娶妻纳妾之后。
虽然家道中落,但齐人的妻妾却并没有感到自己的生活水准有明显的下降……要是妻妾天天旧衣补丁吃糠咽菜,也就不会相信自己丈夫天天和城内权贵交好宴请了。
起初,齐人的妻妾并不认为丈夫骗了自己,只是好奇为啥过去常来拜访这个齐人的宾客都不来了,这才悄悄尾随在齐人身后。
因此,齐人尽管自己已经落魄到要去城郊坟地扮孝哭坟才能糊口谋生,却依旧没有委屈亏待自己的妻妾……多好的男人啊。
就算是谎言,那也是为了维护家人尊严的善意谎言!
虽然孟子没有把这个故事写完,但显然齐人的下场不会像孟子在书中想象的那样不堪。
一旦齐人的妻妾认清现状,转而和齐人同甘共苦,将内宅的吃穿用度都俭省下来,以此做本钱交给齐人运筹经营……齐人一家的未来究竟如何,真是令人期待!
纵使已身处泥尘之中,仍要竭力给自己所爱的人创造一个温暖的家,这样的人绝不会干那种以次充好欺骗顾客的勾当……经商者时刻当以诚信为本,齐人已经具备了一个成功商人最大的优势!
假以时日,齐人一定会有再度飞腾的一天……我始终如此坚信!
一不留神写的有些多了,但从孟子的身上可以看出,鲁人对齐人的偏见与误会很深。
所以齐鲁两国虽然同为山东老乡,却一直看对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军事上大打出手也在所难免。
简而言之,在鲁国灭亡之前,齐国一共对鲁国发动五十多次攻击,这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杞梁伐莒之战。
一个是功高震主的军师贤相,一个是心怀怨望的前朝余孽,不找个自己人看住他俩,周武王睡觉都踏实不了。
于是,周武王就把自己弟弟周公旦(也就是《周公解梦》的周公),封在泰山以南的曲阜,这就是后来的鲁国。
从一开始,鲁国的自我定位就是监视齐郑两国的一举一动,时不时要向周王写信反映两国国内社会问题,以此打人家小报告……你说齐国能待见他么?
知道一句话叫‘齐人之福’么?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对,孟子就是鲁国的大夫。
‘齐人之福’这个故事说得是家住临淄城内的一户齐人,他家里娶了一妻和一妾。
这个齐人每天都在外边喝得醉熏熏地回来,还像自己妻妾夸耀说宴请自己的都是城内的富贵名流。
然而许久不曾见宾客登门的妻妾心中不免对此有一些怀疑,因此这天就悄悄跟在齐人的身后,最后发现他其实是去城外的坟地帮助达官贵人扮孝哭坟,以此换取别人祭祀之后的酒肉。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孟子对齐人大加鄙夷,认为其贪慕虚荣富贵,这才在家里人面前丢人出糗。
然而我却不同意孟子的观点。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齐人的家境起初应该是不错的,要是靠每天替人扮孝哭坟才能勉强糊口,他就不会在娶妻之后纳妾来给自己增加经济负担。
所以齐人应该是因为最近铺子经营不善倒闭,这才显得家道中落……一言以蔽之,家业不振的事情发生在人家娶妻纳妾之后。
虽然家道中落,但齐人的妻妾却并没有感到自己的生活水准有明显的下降……要是妻妾天天旧衣补丁吃糠咽菜,也就不会相信自己丈夫天天和城内权贵交好宴请了。
起初,齐人的妻妾并不认为丈夫骗了自己,只是好奇为啥过去常来拜访这个齐人的宾客都不来了,这才悄悄尾随在齐人身后。
因此,齐人尽管自己已经落魄到要去城郊坟地扮孝哭坟才能糊口谋生,却依旧没有委屈亏待自己的妻妾……多好的男人啊。
就算是谎言,那也是为了维护家人尊严的善意谎言!
虽然孟子没有把这个故事写完,但显然齐人的下场不会像孟子在书中想象的那样不堪。
一旦齐人的妻妾认清现状,转而和齐人同甘共苦,将内宅的吃穿用度都俭省下来,以此做本钱交给齐人运筹经营……齐人一家的未来究竟如何,真是令人期待!
纵使已身处泥尘之中,仍要竭力给自己所爱的人创造一个温暖的家,这样的人绝不会干那种以次充好欺骗顾客的勾当……经商者时刻当以诚信为本,齐人已经具备了一个成功商人最大的优势!
假以时日,齐人一定会有再度飞腾的一天……我始终如此坚信!
一不留神写的有些多了,但从孟子的身上可以看出,鲁人对齐人的偏见与误会很深。
所以齐鲁两国虽然同为山东老乡,却一直看对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军事上大打出手也在所难免。
简而言之,在鲁国灭亡之前,齐国一共对鲁国发动五十多次攻击,这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杞梁伐莒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