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 三章合一
�些不明白,你完全可以直接打电话告诉我,你们需要帮助,却为什么藏藏掖掖?”

  许如意这才说:“如果我说,这台z-80所有的集成电路都是出自我们实验室呢?”

  华一心本来一直低着头,此时此刻,却猛然抬起头来。他不敢置信地看着许如意,z-80上有着8500个晶体管,是一台八位微处理器。至今他们的确围绕着z-80进行了很多使用和设计,譬如说设计过程控制系统,进行软件硬件开发,还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没有人能够制造它!

  他不由皱眉:“这不可能?你们怎么做到的?”

  许如意说道:“华教授,您跟我来。”她带着他直接进入了旁边的一间实验室,在这里,华一心看到了让他激动的一幕,他很熟悉——这是对于集成电路的逆向解析,他们曾经也试过,那还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集成电路非常简单,可以通过一层层的打磨来研究一个电路是怎么构成的。

  但是,摩尔定律太准确了,集成电路上容纳的晶体管每18个月到24个月,就会翻倍。他们前一个还没有研究透,新的已经出来了,根本跟不上。

  可显然,目前许如意的意思是,他们已经解析出来了,并且已经落地。要知道,这时候国际主流也不过是8位和16位微处理器。这不但代表着距离的进一步拉近,还代表着他们在数控方面已经一只脚踏进去了。

  即便许如意说:“良品率很低,损耗很大。”

  那根本不是问题?!但华一心满是激动:“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许如意自然是这中间的关键人,但是,她不可能去宣扬这件事,事实上,进入这个产学研中心的十一位教授,她都曾经叮嘱过,不要将她的作用说出去。

  本来许如意还准备了不少的理由,想要劝说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十一人奇奇怪怪的,居然啥都没问,就应了。

  倒是省了她不少事。

  所以,现在她向外介绍,都是具体到了项目负责人的:“这是属于南河大学产学研中心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何丹教授带头研发的。因为今天她有重要的事情,并没有过来。”

  何丹?华一心有些印象,很出色,但并没有过于出挑,他真是没想到是由她的研

  究成果。

  但现在(),他已经顾不上这个了(),因为许如意告诉他,“这个闭环系统,我们还有很多设计但还未能开发出来,譬如我们设想的更好的c结构,是以高速微处理器为中心,使用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的只读存储器,存储nc指令数据和刀具补偿设定的磁泡存储器,伺服控制电路和伺服电机等。只是目前,我们的架构到了,还未能实现。”

  华一心此时才明白,许如意所说的他们的系统比日本的要好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个架构的确很不错,也明白了她说的简陋粗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设计到了,只有骨架,各种落地还未能跟上。

  如果是其他的研究单位,华一心会认为这是个大问题,但对于燎原厂来说,华一心知道按着这个成果和速度,这只是时间问题,明明南河省的研究力量从来不突出,按着他的印象根本承担不了这样的课题研究,但事实摆在面前,他不得不相信,也许有时候就是这样,人才是聚堆的,纵然一开始并不闪耀。

  他只是开始问询其他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