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三章合一
/>   可不是吗?许如意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她毕业成绩那么好,如果不是定向培养,怎么可能回要倒闭的燎原厂?

  许如意却劝他:“厂长,想留下的自然会回来,不想留下的,怎么也留不住。而且我们种好梧桐树,什么样的凤凰引不来呢。您想想,几十年后到时候,燎原厂子弟满世界开花,您骄傲吗?”

  郭培生可从来没想过几十年后的事儿,他一向是闷头干活的人,可被许如意一提,想到那会儿燎原厂不知道做的有没有省里的钢铁厂这么大,他们的职工不缺钱,孩子们都有出息,怎么能不欣慰呢。

  终于点了头。

  培训这事儿,许如意只是拿出了大致方向,细化还是由办公室来,邬汇雍的速度快得很,很快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定了后,发了通知。

  一时间,燎原厂这边都沸腾起来,那个夜校,除了张美义和了了几个人,职工们反应倒是一般,可子弟也可以读啊!

  那不就是说,想考大学的孩子们,都可以免费补习,还给书本费?这年头还没计划生育,谁家没几个孩子啊!

  但凡有孩子上学的,直接说:“正好我还不知道怎么帮她,以后就让她来夜校读书。”

  至于培训更是让人心动,岂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拿高工资?

  厂里的年轻人和老人则就分了两个阵营,老人们都觉得自己岁数大了,那些新奇的玩意学不了,可专业技术能提高啊,没看上面说的吗?评上了厂里的中级技工,等于科长呢,谁不想多挣点。

  年轻人更激动,燎原厂要扩大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办公室、财务和供销科都是好地方,肯定缺人,谁不想坐办公室?

  那就学呗。

  别说不行,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更何况,本来大家还担心,厂子突然变得这么大,他们这些老人会不会被淘汰,如今许如意告诉他们:不会,你们只要努力,就能更上一层楼。

  一时间,厂子里白天干工作,夜里搞学习,用张红的话说——“俺们一家到了晚上都看书,不知道的,还以为俺家都是文化人哩!”

  连邬汇雍都来笑着跟许如意喊忙:“哎呀,这些人也真是的,一说报名哗啦啦全过来了。你看看!”

  许如意低头一看,好家伙,夜校本厂职工包括张美义在内报了十五名,可孩子们报了47名,显然是个大班级。

  至于培训班,管理会计这些,报了82名,焊工这些技工更多,报了142名。

  整个厂子大部分都动起来了。

  居然上面还有邬汇雍他们的名字,用邬汇雍的话说:“你不说老师都是专门搞这个的吗?咱是社会大学,也上上正统大学的课!”

  ()  在轰轰烈烈的学习氛围下,木艺厂很快审计完毕,占地10亩,固定资产15万,职工145人其中包括领导7人,燎原厂将这15万补偿给燎原县后,随后郭培生就带着王川华入驻。

  户外桌椅并没什么难度,略微整改,投入了生产。

  红星厂那边审计的慢一些,许如意趁机将马上要推出的小型锅炉跟技术科再核对了一下,开始生产样品。

  而锅炉报对于燎原厂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