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三章合一
�细程度,燎原厂那天张元跟他说的,简直就像是个大纲。

  细化到什么程度?

  譬如他们要改造炉膛的形状,甚至将他们原有结构全部画了出来,标注了不合理部分,再画出了将要改造的图纸,并一一注明每个改动的意义。

  “炉顶都是直角,所有应力都集中在拱角位置,这样极容易损坏,现在改为了一体化的混凝土框架……图一……图二……”

  “砌筑方法……”

  “结渣问题……”

  他们提到的所有问题,在上面都有了解决办法,燎原厂完全没有藏着掖着,就这么大大咧咧拿给他看了。

  如果这不是诚意,还有什么是诚意?如果这不是水平,还有什么是水平?

  别说他了,整个刀厂的领导层都是很感动又认同的,他问:“我思来想去,觉得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孟山盯着厚厚一沓子的改造方案,摇摇头:“我也没什么意见。”

  张清江再看其他人,几乎所有人都点了头。

  张清江就说:“那就签了吧。”

  老山将刀厂是第一个和燎原厂合作的,许如意特别重视,专门还打了一份三式的合同出来,上面还写着燎原厂第二号合同,张清江就问:“怎么是个二号呢?我们不是第一个签的吗?”

  许如意就说:“我给大成厂补了一个渗碳炉维修合同,他们是第一个相信我们,敢于用我们的厂家,这个一号非他们莫属,不过您的二号也很有意义的。”

  张清江笑着说:“我怎么觉得,这以后还有纪念意义呢。”

  许如意大言不惭:“说不定呢,您看我也挺能折腾的。”

  张清江居然真信了,“那我一定好好保存,到时候跟人家炫耀炫耀。”

  张维局长自然也来了,她可是发现了,许如意虽然干事的时候很成熟,平日里可是真活泼。

  本来他们机械局都是制造业的,大家都是出力的性子,话少得很,一开会黑压压一片,每个人脸上都是严肃表情,多少年也没听见句俏皮话。

  如今却被带的活泼了不少,就连张清江这个刀匠都能开玩笑了,她直接说:“你怎么花样这么多呢?”

  许如意就问:“那张厂长喜欢这个花样吗?”

  还别说,虽然这会儿合同不普及,也没什么律师可以咨询,可合同代表了约束,代表了燎原厂的诚意,张清江瞧着盖着公章的一沓子纸,就是觉得放心。

  张维只能摇摇头,哎呀,她看着可是太高兴了。

  张清江签合同后,陆陆续续地,邱勇和步前进他们都签了合同,用刘福生的话说:这群人怎么想的?

  张清江跟他关系不错,还劝了劝:“燎原厂真的不错,考虑问题非常周到,而且前十名人工费还能打八折,你们要是想改,赶紧的。”

  刘福生对此只有一句话:“我们也跟北河省锅炉厂定了,用不着。”

  签了合同就开工了,整个燎原厂更忙活,同时,锅炉报那边的反馈越来越多。

  姜红早就想到,报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