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年纪大了,犯不着接过来让他们两人分开。而且孩子也大了,也不需要人看着。家里吃饭,你到时候照看点。实在不行就去吃食堂。”

  不得不说,林安安在外面吃食堂的事儿,还是给他提了个醒的。

  徐月英瞪大眼睛。

  “老林,你怎么能这样?我妈好歹为了这个家付出这么多年,孩子带这么大。年纪大了,咱就让她回去。别人该怎么说我们?”

  “这个问题我不想吵。”林常胜坚定的表态。

  旁边林安安对这个结果倒是不意外。

  林常胜对他亲爹妈也没黏黏糊糊,依依不舍的。对丈母娘能有多深的感情?明知道人有问题,还留在身边,那就是傻。

  真要是傻,这人到不了这个位置。

  所以林安安对后续的事儿也不担心了,吃完饭,起身就上楼去了。她准备投稿了。

  小李已经送了几l篇战士们自己写的题材过来了。

  林安安发现,虽然大家都没读多少书,但是字迹却很好看。一看就是写得很认真,下了苦功夫的。

  林安安更是不好辜负他们的信任。

  认真取材。

  比如年轻的儿子眼中,年迈的父母。已经有家庭的战士眼中的妻子。还有的写的是家里的姐姐或者家里的兄弟。

  每个人眼里,家里付出最大的角色似乎都不同。

  林安安发现,这样写有挺多好处。可以让外界知道军属的不易。同时也可以让家里人知道,远方的战士其实在惦记他们,知道他们的付出。

  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林安安认真塑造框架,然后动笔。

  不过她这边文章还没投稿呢。学校的老师就找上门来了,通知她做一个采访。要登报。

  林安安是听过以前有年纪小的学生考上大学还登报过。黄老师看的就是这类信息。才知道有人提前考大学的事儿。

  但是林安安原本想着,自己都十六了,不算特别稀奇。应该不会上报。没想到竟然会上报?

  她跟着老师到了学校了解情况,才知道报社是想把她作为典型。因为这几l年高考,特别是后面录取率低了之后,农村孩子录取率是真的很低。这和环境有关,也和思想有关。

  为了鼓励农村孩子敢于树立理想。林安安这个在农村长大接受教育,然后来城里半年就直接考上大学的经历就显得格外的有特殊意义了。

  谁也不会觉得林安安是靠着这半年的学习超越其他同学的。这必然是在农村的时候就打好的基础啊。

  宣传,必须宣传。

  林安安这才理解了这个情况。

  这和她之前想写文章的想法,也算是不谋而合。也是想鼓励更多农村孩子考大学。

  有这样的文章,老师们一般都会给学生读报的。只要孩子上学了,就能知

  道她的故事。哪怕只能启发一个人,也是值得的。

  不用多想,林安安立马就同意了这个采访。

  她并没有讲老林家那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