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十一)
早就同意了这样的分法,墨父觉得自己成了废人以后不能孝顺父母了,父母今后都要交到大哥手里,那么自己根本不应该跟大哥争任何家产,父母的东西就应该都给大哥。
墨父的回答几乎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一刻墨母这些天本来慢慢释放的性子在一瞬间决裂出来,她站起身同样强硬的表示公公如果坚持这样做也可以,还请族里今天做个见证,她要和墨父和离,并且家里的所有孩子既然墨家不稀罕,那她要全部带走,反正朝廷对这方面也是有例可循,她带着孩子们出门立个女户,孩子们以后都跟着做她程家的人,还烦请族里顺便将孩子们和她的族谱给划了。
墨母这句话说出来属于石破天惊的效果,震得所有人瞠目结舌,他们原本以为如果墨老爷子态度一直这么强硬,墨父也跟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墨母就算再反对也没什么意义了,任谁也没想到墨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简直挑战了他们这么多年对身边所有女性的认知底线,世上怎么会有墨母这样大逆不道的妇人。
当然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墨母性格中本来就有不遵循封建三从四德的苗头,又被墨雍一番引导,最终就变成了这样的惊世骇俗。
墨雍早就预料到了墨老爷子和墨大伯分家的决心,也能想到他们肯定不会给二房分什么东西,所以他一直就在思考要怎么才能让二房保住自己的利益。
如果墨雍还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阁老,墨雍肯定是不会为此苦恼,他巴不得早早和大房分的一清二楚,但可惜墨雍目前不过一个身材瘦小的五岁孩童,还处在人人迷信、一点点异常都会被严厉打击的封建社会,墨雍这个年龄能做的太少了,更别说挣大钱这样艰难的事情,墨雍唯一能做的只有隐晦的给墨母出主意。
好在墨雍之前一直想着怎么继续科举,从而每天让大哥带着自己去邻村的学堂偷听先生教学子读书,这给了墨雍足够的借口,让他可以看似天真的跟墨母说了那个关于女子和离然后立女户将前夫的孩子谋划为自己女户下孩子的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听着简单,实际上中间的每一步都是一环套一环、那个女子也确实聪慧过人、对人心的把握精准,才最终促成了这个妥协的结果。
对,内情就是墨雍说的妥协后达成的一致,墨雍没有告诉墨母的是那个女子之所以能够和离立女户是因为她的娘家父母、兄嫂都支持并且暗中照应,而女子能将生育的孩子转到自己的户籍下面也是因为娘家势大夫家势微,并且女子生育了三个孩子最终只有一个孩子是随了她,剩下的两个孩子依然是在前夫的族里。
促成这个故事的除了剧中人各种辛苦的而谋划权势,还有各种机缘巧合以及政治背景的原因,这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凡中间一个环节出了错误对女子来说都是万劫不复,可以说从和离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女子就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做了之后所有的事情,最终的结果也是她多番努力的结果。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墨母想要和离带走几个孩子可能性实在太低了,微乎其微,而墨雍说出这个故事的用意也从来都不是让墨母认识到还有这么一条路然后为此努力走下去。
如果可以,墨雍会用尽自己所有的谋略和设计来帮着墨母完成这条一劳永逸的道路,但可惜就是墨雍再精心的设计和精妙的计谋,现阶段这个计划都是完全行不通的。
墨雍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告诉墨母为了是让墨母借势,因为这个故事恰恰是这个朝代前不久才发生并且流传很广的真实事迹,并且故事中那个谋划所�
墨父的回答几乎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一刻墨母这些天本来慢慢释放的性子在一瞬间决裂出来,她站起身同样强硬的表示公公如果坚持这样做也可以,还请族里今天做个见证,她要和墨父和离,并且家里的所有孩子既然墨家不稀罕,那她要全部带走,反正朝廷对这方面也是有例可循,她带着孩子们出门立个女户,孩子们以后都跟着做她程家的人,还烦请族里顺便将孩子们和她的族谱给划了。
墨母这句话说出来属于石破天惊的效果,震得所有人瞠目结舌,他们原本以为如果墨老爷子态度一直这么强硬,墨父也跟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墨母就算再反对也没什么意义了,任谁也没想到墨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简直挑战了他们这么多年对身边所有女性的认知底线,世上怎么会有墨母这样大逆不道的妇人。
当然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墨母性格中本来就有不遵循封建三从四德的苗头,又被墨雍一番引导,最终就变成了这样的惊世骇俗。
墨雍早就预料到了墨老爷子和墨大伯分家的决心,也能想到他们肯定不会给二房分什么东西,所以他一直就在思考要怎么才能让二房保住自己的利益。
如果墨雍还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阁老,墨雍肯定是不会为此苦恼,他巴不得早早和大房分的一清二楚,但可惜墨雍目前不过一个身材瘦小的五岁孩童,还处在人人迷信、一点点异常都会被严厉打击的封建社会,墨雍这个年龄能做的太少了,更别说挣大钱这样艰难的事情,墨雍唯一能做的只有隐晦的给墨母出主意。
好在墨雍之前一直想着怎么继续科举,从而每天让大哥带着自己去邻村的学堂偷听先生教学子读书,这给了墨雍足够的借口,让他可以看似天真的跟墨母说了那个关于女子和离然后立女户将前夫的孩子谋划为自己女户下孩子的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听着简单,实际上中间的每一步都是一环套一环、那个女子也确实聪慧过人、对人心的把握精准,才最终促成了这个妥协的结果。
对,内情就是墨雍说的妥协后达成的一致,墨雍没有告诉墨母的是那个女子之所以能够和离立女户是因为她的娘家父母、兄嫂都支持并且暗中照应,而女子能将生育的孩子转到自己的户籍下面也是因为娘家势大夫家势微,并且女子生育了三个孩子最终只有一个孩子是随了她,剩下的两个孩子依然是在前夫的族里。
促成这个故事的除了剧中人各种辛苦的而谋划权势,还有各种机缘巧合以及政治背景的原因,这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凡中间一个环节出了错误对女子来说都是万劫不复,可以说从和离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女子就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做了之后所有的事情,最终的结果也是她多番努力的结果。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墨母想要和离带走几个孩子可能性实在太低了,微乎其微,而墨雍说出这个故事的用意也从来都不是让墨母认识到还有这么一条路然后为此努力走下去。
如果可以,墨雍会用尽自己所有的谋略和设计来帮着墨母完成这条一劳永逸的道路,但可惜就是墨雍再精心的设计和精妙的计谋,现阶段这个计划都是完全行不通的。
墨雍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告诉墨母为了是让墨母借势,因为这个故事恰恰是这个朝代前不久才发生并且流传很广的真实事迹,并且故事中那个谋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