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这项工程。

  江玉珣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但并未直接回答。

  江玉珣笑了一下,起身向船舱外看去。

  ——不远处,十几名士兵已经垦出了一片天地。

  “童大人不必多虑,东南三郡驻兵众多,哪怕是为了军饷,陛下也必定会派人屯田,”江玉珣停顿片刻又说,“更不论东南三郡的流民问题,也可用此法解决。”

  说着,他不由攥紧了手心。

  前几年大周的战乱,主要爆发在南方地区。

  无数流民随之北迁涌向昭都附近——顾野九及家人便是如此。

  昭都所在的怡河平原承载能力有限,养不起这么多的人,时间久了必生祸端。

  假如东南三郡能屯垦出来,那么朝廷

  也可将那些原本因为战乱、灾荒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迁移至此。

  届时(),天下定将更为安稳。

  ※

  楼船停泊的位置?()_[((),距离桃延郡的首邑——也就是“省会”不远。

  而桃延郡又正好位于东南三郡正中央。

  这几日,不仅桃延郡太守宣文力,其余两郡的太守,也提前赴此处向江玉珣汇报政务。

  江玉珣一行人并没有大肆宣传疏田导水之说,但也没有刻意背着百姓进行。

  时间久了,也开始有大胆的百姓凑上前来细看。

  沼泽上的水田一点点变得清晰,围观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这一日,终于有人忍不住激动地上前,想要对江玉珣一行人说些什么。

  庄有梨听了半天也听不明白,终是忍不住转身问道:“这个老伯说什么呢?有人能听懂吗。”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

  原主虽也是南方人士,但是兰泽郡与桃延郡之间有一定距离,眼前人的话江玉珣也听不明白。

  玄印监们不由面面相觑。

  沉默片刻,曾是流民的顾野九总算站上前说:“他问,这块田开好之后,可不可以让他来种。同时还让大人放心,说他未来定每年上缴租子。”

  ——远离昭都的百姓,对朝廷的概念都很模糊,甚至时常有人不知已改朝换代。

  老伯显然不清楚江玉珣的真实身份。

  江玉珣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身对顾野九说:“阿九,你问问老伯他们现在如何种地。”

  “是。”顾野九连忙应下,转身与方才说话的百姓详细聊。

  玄印监众人不由感慨起来:“东南三郡被纳入大周版图,不过是前几年的事。阿九的官话说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啊!”

  “对!我此前还以为阿九也是昭都附近人呢。”

  被夸得不好意思的顾野九挠了挠头说:“我爹曾是做小生意的,早年间四处游走,便学了大周官话。”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