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120
�豪绅官员等人手中。而后,失了土地的百姓们活不下去,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再次开始,最后结束这个腐朽的王朝,新王朝最初还是会将部分土地分给百姓们,看起来好像是安抚住了百姓。实则过不了多少年,百姓们手中的土地又会流入到地主阶级手中。

  就和资本天然逐利一样,农耕文明中,地主阶级总是想要掌握更多的土地,这才是必要的生产资料。

  甚至有的官员仗着朝廷查得不严格,大肆收隐户,一点都不在意,自己名下的田产,已经远远超过免税的部分,但因为他手段了得,朝廷竟然也没有收他这些多出来的田地的税。

  萧景曜查账时遇到的最大的麻烦就在这里,每个涉事的官员涉事的方式各有不同,漏税的数目也不相同,又加上这几年间,有人还有官职变动,账目就更加繁琐。萧景曜统计这些账目,算出来他们最终该给朝廷补的税的数目,就算了整整五个月。

  由此可见,涉案官员之多。毫不夸张地说,朝野上下,没牵扯到其中的,才叫少。

  哪怕是清官,那也是有家族的。族里让你帮忙挂点田地挂在名下,谁还能冷面拒绝?尤其是一些官员,名下本就有免税田地空缺,放着也是浪费,正好给族里做个人情,谁都没觉得不对。

  永嘉帝一开始以为萧景曜查的是寻常的贪官污吏,结果再次看到萧景曜的查账成果后,饶是永嘉帝,心里也打了个突,“这要是继续查下去,官场中怕是没有你没得罪的人了。”

  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就算是有些阁老,名下也挂了族里的良田,帮着避税。武将勋贵们同样如此。一百个官员中能有一个一点都没帮着人避税的,都算不错。萧景曜真要查到底的话,要面对的,几乎是来自一整个朝堂的压力。

  就算是永嘉帝这个皇帝,想到那个情景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萧景曜平静地看着永嘉帝,“事情太难,陛下就不会去做了吗?”

  永嘉帝当然摇头,“错就是错,长此以往,出岔子的是大齐的国库,事关朕的江山,朕怎么能不管?”

  永嘉帝感慨万千,“倒是你,本来你可以当做自己没看到这些事的,现在捅破这事,日后,你就只有做纯臣这一条路了。”

  萧景曜无所谓地耸耸肩,“做个纯臣,也没什么不好。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若是突然发作,将他们全部处置,那朝堂都要乱套了。还请陛下徐徐图之。”

  “知我者,景曜是也!”永嘉帝舒心一笑,“朕也不是那么鲁莽的人,先传出消息,让户部核实各个官员名下有无超出免税田地数目,却没有交税的田地。若是有,趁早分割开来,朕便不予

  追究。否则的话,按贪污治罪。()”

  萧景曜也是这个意思。这也算是个灰色地带,民不举官不究,朝廷真要彻查,也只能管得了一时,治标不治本。不如先给大家敲个jing钟,暗示他们这事儿以后不能再干,等到下次再犯,再来个杀鸡儆猴,恩威并施,才能让官员们没有那么多抗拒之心,只会庆幸自己当初收手收得早。

  萧景曜又将话题扯到了各地税收的形式上,闵州一地前几年一直是将赋税折算成银子来交税,现在闵州附近的州也是如此交税。臣算了算,现在已经有一大半州府都是交现银做赋税,直接运银子进京,比以往运粮食,少了许多损耗,朝廷也方便。?()_[(()”

  永嘉帝听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