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
  朱棣顿时看向他老爹,双眼晶晶亮。

  诶,不提这个,他一时都没想到,自己的印章还没拿到呢。老朱看着朱棣,心领神会,点点头: &34;好的,茶语之记。&34;朱棣: &34;???&34;

  【我们理一下。

  朱元璋建立通政司,允许大家通过密疏的办法,和皇帝说悄悄话。建文呢,他在位4年间,据说收到的悄悄话多达上千封,想来也是在积极鼓励大家私信聊天。

  朱棣继承了他爹、他侄儿的风气,开始指定某些人经常和自己说悄悄话(朱允炆也许也这么干了,但没有史料留存)。

  这种指定行为,往往被视为殊荣、亲近,和秘密、不公开的。

  比如,另一个很出名的被指定密疏对象——胡淡,他被派去监视朱高炽获得了密奏权,致仕以后才和叶盛提起此事。】

  朱棣嗤道: “什么东西,需要上千封。怕不全都是在骂我吧。”朱允炆: &34;他仔细想想,搞不好,还真的……被四叔说中了。

  【当我们审视仁宗朝的密疏制度,会发现它和仁宗的“内阁”也密不可分。

  永乐22年8月,朱棣去世。9月,朱高炽单独召见蹇义、杨士奇,赐予银章,“绳愆纠缪”。目的在于两人可以单独用银章密封

  奏事。

  兄dei,我的私人微信号,随时call我哦。

  仁宗本只想给他们两个人,可是杨士奇很不安,冒昧进言:我和杨荣、金幼孜同事,老板你却不给他们赐。希望公平对待。

  言且再三,仁宗才赐了杨荣、金幼孜章。

  ——ps:理论上,杨士奇还有一个内阁同事黄准,他被朱棣关了10年,刚被放出来。可能是因为太久没进入权力中心,杨士奇神秘的忽略了他,仁宗后来也神秘的忽略了他。

  属于是四个人的电影,三个人的故事了哈。】

  茹瑞:&34;?&34;

  郁新: &34;……这公平吗?&34;

  伴着这句声音,那光幕里,还有个沧桑的歌响了起来——“听海哭的声音,叹息着谁又被伤了心,却还不清醒——”

  大家: &34;…

  这视频总是在没有必要的地方,多出很多内容……

  【11月,仁宗又给夏原吉银章,也是相似的目的, &34;朕有过举,卿但具奏来,以此识之,朕不难于从善。&34;

  这种私聊权力,被仁宗看做与众不同的信任。

  他甚至曾经和蹇义抱怨过:你和杨士奇都是我监国时的旧辅,原吉贤良。给与你们3人图书(银章),“自吾本心”。

  杨士奇让我端水,给杨荣、金幼孜。我给了,可没想到经常听到杨荣有“怨诽语”。】

  茹瑞锐评: &34;首先这水也没有端平。&34;

  杨士奇战战兢兢。他觉得未来的自己也许不该是这样的。

  但是,他也不禁在想,这杨荣的怨诽语,到底是冲着谁去?不应当是冲着上位去的,也没这个胆子,那难道是冲着蹇义去的?难道……是冲着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