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第一零三章 P8
忆一下,前文插播的建文朝小插曲,驱逐齐泰、黄子澄一事,好像是在夹河之战朝廷兵败之后、单家桥之战发生之前,对吧?

  这段插曲记载出自明史纪事本末。

  我们认为它可信,夹河大败,平安独木难支,建文朝廷是有足够的动机来假装求和,实则募兵。

  既然是做给燕军看,那肯定是昭告天下的大动作。

  朱棣他会不知道吗?还需要从间门谍口中得知?朱允炆再怎么锦衣夜行,也不至于唯一的观众都不告知吧——

  因此,朱棣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优势在我,消耗完平安兵力再理你这假模假样的求和。

  然后,在大名府这要冲之地,和你上谈判桌,打口水仗。】

  朱棣:“?”

  怎么能说我揣着明白装糊涂!

  他决定用一用前面听到的良言谨语:“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你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我正是因为在战场上得到了,才更显得我是认真求和平!这叫以战促和!”

  蹇义错愕地喝了一声:“好!燕王竟是如此想的吗?这思想简直振聋发聩!”

  老朱都看不下去了:“这话不是他说的!”

  朱棣补充:“是个未来的……”

  其实他也并不知道,是未来的谁说的,当时那后辈只是光幕上随口带了一下。

  但他觉得,这未来思想境界这么深刻的战略家,应该也没有那么多吧?

  他决定把这个人和前面那个运动战的人合并一下。

  “是个未来提出运动战理论的人说出的这句话。他的运动战,都半也参考过我的靖难之役,可能还对我的靖难之役做出过总结——总结!”

  他强调了两次总结,目的就在于突出自己靖难对其的贡献。

  他的贡献如此之大,借用一句话,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蹇义陷入沉思。

  他觉得燕王似乎在春秋笔法些什么。

  别说其他人了,就是朱棣的小迷弟朱橚都有点看不去了,他小声抗议:“哥啊,也没这回事吧,后辈也没说,说这话的和前面运动战的是同……”

  “你能肯定吗?”朱棣正色道,“这是薛定谔的。”

  大家:“?”

  薛定谔是这么用的吗?

  【朱棣“截获”间门谍后,对身边人点评道:“呀,这要是真的,是有悔过之心了呀。那兵灾可以解除了,叔叔我呀,也算少释其’憾’了。”

  憾这个词用的好哇,我燕王朱棣释然的是兵灾带来的危害,是痛惜百姓,对造反本身是没有遗憾的哈。

  他于是写了奏疏。

  第一段:叔叔我给你介绍一下好皇帝长啥样。

  那种不咋聪明的,不亲政事的,亲小人远贤人,离九族,扰百姓,肯定长久不了。

  你,就是典型反面教材!

  复述朱允炆的罪行,我爸儿子数量让你开心消消乐的消,也消不了几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