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第六十二章 第一女官诞生
  见他一脸发懵,梁萤说道:“你看你家挣了钱就去购置田产,倘若郡里的老百姓手里有余钱了,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是否可行?”

  贾丛修困惑道:“这跟扩建有什么关系?”

  梁萤背着手,抬了抬下巴道:“以后郡里必定有其他地方的人涌入,这些人若想在郡里谋得生存,必得下放到各乡县去,故而我想把各乡县的老破旧拆掉,规划成新村。

  “像有些乡下的村民会聚集到某个地方赶集,太守府计划在集市里修建房屋,方便各村采买。”

  贾丛修若有所思。

  一般来说住在县城里的老百姓出行和采买都挺方便,但村里的乡民进城就相对较远,故而很多村的人会不约而同聚集到某地进行货物交易。

  有的是在桥边,有的是在寺庙附近,也有在空余地方,能摆摊就行。

  比如哪家想卖只老母鸡,在赶集的时候捉去交易,随卖随走。

  家里吃不完或用不完的东西拿到集市扎堆摆摊,卖完就走,顶多上午半天人们就陆续散去。

  这是集市的存在。

  梁萤准备利用人们扎堆交易的习性弄出镇的形式,专门修建少许商铺房屋供一些长期到乡下来贩卖物什的商贩落脚。

  起初她想着在城里修建房屋,后来改变了主意,因为这个时代跟现代社会是反的。

  现代因为商贸业发达,提供的就业需求大,所以人们才涌入城里谋生。

  而这里是重农抑商的古代封建社会,大多数人的谋生手段都是务农。

  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他们几乎一辈子都是围着手里的那点土地过活,或许一辈子都不曾出过县。

  所以发展乡村才是最贴合时代背景的。

  借助赶集的人流量先把“镇”发展起来,搞小商贩流动模式,促进老百姓消费。

  把消费拉起来了,内需才能促进作坊生产,有了作坊才会有人去做工谋生,提供就业率,同时作坊也能给衙门上交商税。

  一切良性循环都需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方才不会假大空。

  贾丛修贩卖官盐的时候,也会把货从县城里送到村中的市集上进行售卖,包括朱家的黑陶都是这样行销的。

  通常多数集市仅仅只是一块宽敞的空地,人们逢初一初五之类的日子在这里扎堆交易。

  有时候他们贩官盐也不方便,因为要县城和市集两头跑,如果集市上有定点落脚地,确实要省去许多麻烦。

  现在梁萤的意思就是在集市上修建少量商铺方便他们这类商贾落脚,同时也方便村民们平时来采买,而无需等到赶集。

  贾丛修陷入了沉思,认真思考可行性。

  梁萤说道:“集市上像官盐、锅盆碗瓢、农用铁具等物,这些东西老百姓没法自做,需得来采买。

  “像安县底下有十八个村,村里头有多少个市集,你清楚吗?”

  贾丛修答道:“有三个。”

  梁萤:“所以一遇到赶集的时候,你们就会把官盐从县里送过去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