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十一章 第一波改革全县百姓集体狂……
�”

  程大彪回答道:“他不会走。

  “要么是安县百姓不愿意接纳他,要把他赶走;要么就是外来者进犯,咱们的兵守不住安县,迫不得已败退。

  “除了这两个原因,他会一直守在安县,护佑乡民,替百姓谋福祉。”

  听到这番解释,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也在这时,李疑亲自走到告示墙跟人们解释这一惠民决策。

  程大彪大声道:“大伙让一让,让一让,咱们的县丞来了!”

  众人纷纷让开一条道路。

  李疑迈着官步走到告示墙前,先朝围观的百姓拱手示礼。

  众人见他白面书生,很有读书人的气度,皆噤声听他发言。

  李疑慎重说道:“诸位,从即日起,安县境内的所有在籍百姓将免除徭役,只要赵雉在县里一日,这份告示就永远凑效。”

  一人不客气问质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当官的没有一个好东西,你们岂会这般发慈悲,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对啊,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人们又开始起哄闹了起来。

  程大彪敲锣高声大喊:“肃静!肃静!”

  众人这才噤声。

  李疑不紧不慢道:“前两日我们衙门里的人去了一趟龙门村,跟一老丈唠了阵儿他家里头的情形。

  “那老丈说他家四口人,分得自耕地五亩半,自个还租种了十亩地。刨除上交的三成公粮和租地的四成租子,一年到头勉强能糊口。

  “你们信不信他家只能糊口啊?”

  他质疑的态度激起了公愤。

  有人破口大骂道:“你这狗官,站着说话不腰疼!”

  另一个中年男子当即给众人算了一笔账,指着李疑道:“咱们来给县老爷算笔账!

  “那老儿自耕地五亩半,倘若风调雨顺,一年能产粮十四石就已然不错了,除去缴纳的三成公粮四石二斗,自耕地剩余粮九石八斗。

  “再来算租种的十亩地,一亩产粮二石五斗,十亩产粮二十五石,刨除七成公粮和租子还剩余粮七石五斗,一年到头自耕地和租地才得十七石三斗粮,供应四口之家糊口。

  “这还是没有除皮的,那稻谷去了米糠,还剩下多少粳米?

  “这还不算,四口人还有徭役要缴纳,妇人得缴纳绢、绵,男丁得服二十天劳役。

  “一旦家中有人生病,遇到天灾人祸,无异于天都塌下来了,这日子还要怎么过?!”

  有理有据的言辞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纷纷对李疑骂骂咧咧。

  把十七石三斗粮换算成斤,便是一千七百三十斤粮,倘若是稻谷除去三成米糠,得粳米一千二百一十一斤。

  四口人均分,人均三百零二斤左右。

  这些口粮要承担一家四口的衣食住行所有开销。

  因着发展落后,百姓平日里没有油水滋养,成年做劳力的男人饭量是非常大的,比不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