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在赵合言到周家村时,另一边的徐瑶他们,天还没亮就起来,坐最早的农村客运进了市区。

  这是徐瑶他们来随军后,第一次进城买东西。

  徐美珍和杨立廉带着四个孩子,下车后,除了杨立廉,其他五个人多少有点晕车。

  徐美珍站在路边,喝了一口水,感叹道,“妈果然有先见之明,这个路那么难坐,以后没啥事,我也不会再来了。”

  “你再喝点水。”杨立廉在一旁拿着水壶,“确实是该修修路了,年年都说要修,年年都在拖,也不懂他们在干什么。”

  徐美珍摇头说不喝了,转头去看几个孩子,杨望秋最有精神,杨守春还是老样子,瑶瑶和杨听夏则是恹恹的。

  “你们怎么样,还好吗?”徐美珍问。

  杨望秋最先接话,“下车后就舒服了。”

  徐瑶深呼吸好几次,感叹交通便利太重要了,若是能把路修好,开车的时间可以缩短一小时,“我也好多了,车上味道重,下了车舒服。”

  “听夏,你呢?”徐美珍看杨听夏的脸色不太好,走了过去。

  “我……我下次也不来了。”杨听夏今天会出来,有一半原因是好奇,另一半是因为三弟拉着他,说三兄弟就要一起。

  徐美珍拿了颗酸梅给杨听夏,“你含在嘴里,会好受一点。”

  一家人里,只有杨立廉常来蓉城市区,徐美珍让杨立廉带路,他们今天的主要目的,便是去供销社买布和棉花。

  虽说蓉城的冬天不如平城冷,但到了十一月,还是要穿棉衣。

  家里的孩子们,一年比一年高,特别是杨守春,徐美珍得给他们做新衣裳了。

  杨立廉走在前面,徐美珍走在后面,让四个孩子走在中间。

  相对于平城而言,蓉城的市区会更多树一点,城里的小河也更多。

  走了有一十几分钟,一家人才看到蓉城最大的供销社。

  进去之前,杨立廉先和几个孩子约法三章,“谁都不许乱跑,要是再乱跑,以后都不要进城了。”

  “爸你放心,我肯定不乱跑。”杨望秋保证道,他有过一次经历后,是真的不敢了。为了表示自己会听话,他还主动牵住爸爸的手。

  杨立廉最担心的也是小儿子,见小儿子这次那么听话,默默地松口气。

  杨守春年纪最大,他走在了一旁,对自己很放心。要是哪个拐子不长眼睛弄他,他就把对方打破头。

  徐瑶也牵住妈妈的手,徐美珍转头去看杨听夏,伸手过去时,见杨听夏没有躲开,唇角微微勾起。

  因为是周末,供销社里人很多。

  他们坐车赶路,来的时间太迟了,卖肉的摊位,只剩下一些猪头肉和大骨头。

  徐美珍看了看,大骨头价格便宜,但是难拿,她选择买半个猪头肉,回家可以卤来吃。

  到点心的摊位时,杨望秋和徐瑶便挪不开眼睛了。

  徐美珍按着手里的票,买了一斤混合装糖果,还有三斤酥饼。

  他们难得进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