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第 137 章
p;【小样,这不得迷死他们。】
【从古到今,名留青史这四个字,对读书人一直都有致命的吸引力。】
【都说了钱和权没有梦想管用来着。】
姜蓁这一场课,上的时间不长,但效果却出奇的好,等姜蓁一离开教室,一直克制着自己的同学,都开始发表自己慷慨激昂的言论。
立志现在要对四国拳打脚踢,以后要替姜国征服四海……
毕竟是三百人的大课,内容想要保密是不可能的,姜蓁下午刚上完课,到了晚上,大学的论台和各家私学,就在讨论今日姜蓁课上所说的话。
“姜王的野心果然大得很。竟然连四国都不放在眼里了。”
“看她做的桩桩件件,她要说她没野心,你能信?”
“要我说呀,姜王想要一统天下,根本就不可能。这史书上的记录,往前几百年,都是诸侯王各管各的。凭什么以后都要听姜王的?”
“凭什么?你就瞧瞧姜国国内的这些君侯有多窝囊,你就知道凭什么了。”
“只是如今姜王强势,姜国的君侯和宗室矮一头罢了。你们看看宋国的君侯,他们如此嚣张,岂是愿意低头的人?”
野心这东西嘛,谁都可以有,尤其是各国君王,站在那么高的位置上,没有野心才是不正常的。
但这天下分离的太久,就算姜蓁口口声声说她想要天下一统,很多人也不相信姜蓁能够实现。
四国如今虽然打不过姜国,但以姜国如今的实力,想要吞并四国的话,在众人看来也不现实,所以姜蓁只能做这天下第一,不能做这天下唯一。
“姜王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是以后的事情,你们都不关心她说的海外的事情吗?”
“你说的是那幅海外地图?”
“你们都看过那幅地图了,怎么样?”
“不怎么样。”这位文士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递给对方,“你要是没看过的话,就看看吧。”
纸上画的是大圈套小圈,一片圈圈。
觉得这个地图有点奇怪,对方看了一眼之后,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问道:“额…这也叫地图吗?你从哪儿得来的呀?”
“别怀疑,这是姜王在黑板上画的,底下的学生一比一复刻出来的。”
“那这应该就是姜王随手画的吧。也是,那么贵重的海上地图,姜王怎么会乱传呢?就是不知姜王说的海外国家强盛是否为真。”
“我觉得她说的八成是真的。你想想农庄里现在精心种植的粮种,是不是从海外带回来的?粮食种子这个最重要的东西,我们都比别人弱了一筹,怕是人口和武器上,他们应该也占尽了优势。”
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这些好东西物尽其用的,就像棉花很早就传入了中原,但最开始是做观赏性的植物,过了几百年后才被推广。
姜蓁一开始就把这些东西放在了它们正确的位置上,给天下人造成了一种‘本该如此’的错觉。
棉花就该做成布,做成棉衣,用来保暖;红薯和土豆就该食用地下的块茎……他们以为姜国如此,那海外之国,自然也是如此。
【从古到今,名留青史这四个字,对读书人一直都有致命的吸引力。】
【都说了钱和权没有梦想管用来着。】
姜蓁这一场课,上的时间不长,但效果却出奇的好,等姜蓁一离开教室,一直克制着自己的同学,都开始发表自己慷慨激昂的言论。
立志现在要对四国拳打脚踢,以后要替姜国征服四海……
毕竟是三百人的大课,内容想要保密是不可能的,姜蓁下午刚上完课,到了晚上,大学的论台和各家私学,就在讨论今日姜蓁课上所说的话。
“姜王的野心果然大得很。竟然连四国都不放在眼里了。”
“看她做的桩桩件件,她要说她没野心,你能信?”
“要我说呀,姜王想要一统天下,根本就不可能。这史书上的记录,往前几百年,都是诸侯王各管各的。凭什么以后都要听姜王的?”
“凭什么?你就瞧瞧姜国国内的这些君侯有多窝囊,你就知道凭什么了。”
“只是如今姜王强势,姜国的君侯和宗室矮一头罢了。你们看看宋国的君侯,他们如此嚣张,岂是愿意低头的人?”
野心这东西嘛,谁都可以有,尤其是各国君王,站在那么高的位置上,没有野心才是不正常的。
但这天下分离的太久,就算姜蓁口口声声说她想要天下一统,很多人也不相信姜蓁能够实现。
四国如今虽然打不过姜国,但以姜国如今的实力,想要吞并四国的话,在众人看来也不现实,所以姜蓁只能做这天下第一,不能做这天下唯一。
“姜王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是以后的事情,你们都不关心她说的海外的事情吗?”
“你说的是那幅海外地图?”
“你们都看过那幅地图了,怎么样?”
“不怎么样。”这位文士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递给对方,“你要是没看过的话,就看看吧。”
纸上画的是大圈套小圈,一片圈圈。
觉得这个地图有点奇怪,对方看了一眼之后,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问道:“额…这也叫地图吗?你从哪儿得来的呀?”
“别怀疑,这是姜王在黑板上画的,底下的学生一比一复刻出来的。”
“那这应该就是姜王随手画的吧。也是,那么贵重的海上地图,姜王怎么会乱传呢?就是不知姜王说的海外国家强盛是否为真。”
“我觉得她说的八成是真的。你想想农庄里现在精心种植的粮种,是不是从海外带回来的?粮食种子这个最重要的东西,我们都比别人弱了一筹,怕是人口和武器上,他们应该也占尽了优势。”
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这些好东西物尽其用的,就像棉花很早就传入了中原,但最开始是做观赏性的植物,过了几百年后才被推广。
姜蓁一开始就把这些东西放在了它们正确的位置上,给天下人造成了一种‘本该如此’的错觉。
棉花就该做成布,做成棉衣,用来保暖;红薯和土豆就该食用地下的块茎……他们以为姜国如此,那海外之国,自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