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 26 章
�坝□□,护住了乡里的农田屋舍没被洪水淹没。

  其他地方,可就没那么好运了,洪水一退,各种不好的消息,就快速的传回都邑。

  大量逐利的奴隶贩子,涌向了灾区,花少量的粮食,就能换得一个强壮的奴隶,然后他们再把新收的奴隶送往都邑。

  姜王连下几道政令,jing告受灾的地方要保人口,若是大量的土地被荒废,他们的官也不用做了。

  除此之外,姜王还派人给受灾的地方送去了豆子和小麦,作为粮种,耕地的农具也送去了不少,主要是安抚百姓,让他们老实回乡种田。

  因为姜蓁当初给姜王提过赈灾的建议,所以姜王直接把姜蓁派做左相的副手,让她全程参与此事,姜蓁也有幸了解到了姜国的粮食储备。

  一亩普通的土地,每年的产量是百斤左右。肥沃的良田,能得到很好的灌溉的话,亩产最高能达到三百斤。和后世亩产轻松上千斤的产量,完全不能比。

  姜国的人口三百万,能组织起来的军队有五十万,朝廷的存粮,也就够全国百姓吃一年,要是打仗的话,就只能支撑半年。

  姜国有盐铁之利,以富庶著称,但国家的粮仓却这么单薄。

  难怪之前郭凡会说,姜国之富,富不在朝廷,不把这两项生意收归国有,姜国很难再进一步。

  去姜国的粮仓转了一圈之后,姜蓁也说不出什么豪气的话了,只对姜王问道:“当初父王你为什么不留下郭凡。”

  “你这孩子的眼光很独到,陈冬和郭凡,都是了不得的人才。可很多事情,哪怕我是君王,也不是我想做就能做的。我只希望最后这几年姜国能平平稳稳的就好。”

  姜蓁可惜的叹了口气,说道:“郭凡好像留在宋国,还被重用了。”

  都邑往往是消息最流通的地方,郭凡一出名,姜蓁就知道了。

  姜王评价道:“宋国太后厉害,也有野心,可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她儿子又是个蠢笨的,后继无人。郭凡在宋国想要成事,很难。可惜了宋太后的大儿子,若不是中了流矢……”

  各国的内部消息,姜蓁接收得比较少,姜王说起,她就只能老实的倾听。

  八卦了两秒,姜王就回归正经,“不提宋国的事了。我倒是听说,你的公主府最近挺热闹的。”

  姜蓁无奈一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起我来了,朝廷里的大臣,谁说话不比我管用。”

  各处郡县,总有完不成姜王要求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小命和官声,这群人只能四处送礼,生怕被姜王杀鸡儆猴。

  姜蓁现在虽然只帮姜王处理杂事,但她现在的名望很高。

  大河上下,唯一没有受灾的地方,就是蓝河县。

  别的地方都是哭声一片,唯有蓝河县,水灾过后还有笑脸,就算姜蓁不在当地,蓝河县的百姓,也自发组织起了庆祝活动,热闹了好几天,还编了许多歌颂蓝河公主的歌谣。

  这些歌谣最开始只在蓝河县传唱,到后面,大河上下游的百姓都在唱,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蓝河县的百姓有姜蓁庇护,蓝河县周边不少百姓,都偷偷的投入了蓝河的怀抱。

  经历水灾之后,蓝河县的人口非但没有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