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新的曲目 晋江独家(三合一)……
>
突然到来的发育关令4t的成功率下降到仅有五成,如果不能在全锦赛前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对纪和玉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花滑界有个不成文的“笑话”,所有的跳跃都是靠摔出来的,在练习跳跃,尤其是新的高难度跳跃的过程中,没有运动员能避免经常的摔倒。在运动员早有准备、摔倒时也尽量保护自己的关节的前提下,这样的摔倒一般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受伤,但很容易把自己磕得青一块紫一块。
“小玉,疼不疼?”骆温明无奈道。
这段时间的训练中,纪和玉摔的跤是以前的好几倍,这种感觉就像是本来很擅长跑步的人突然不会走路了,想要重新适应身体,适应新的重心,还是需要一段必经的过程,骆温明虽然心疼,但也没有办法。
“还好,”纪和玉重新站起身来,揉了揉有些发麻的膝盖,平静道,“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事情,不算什么。”
骆温明犹豫了一下,开口劝道:“小玉,要不,你暂时不要用延迟转体技术了?如果不用延迟转体,而是像大部分运动员那样,一起跳就开始转体的话,你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轴心和落冰的着力点,成功率会大大增加,这样的话,虽然goe分可能会加得少一点,但胜在更稳定,以你的实力,如果不上延迟转体的话,很快就能将4t和3a稳定下来。”
闻言,纪和玉面色微怔。
他其实不是不知道骆温明说的有道理,但纪和玉实在是无法说服自己,不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
他现在4t和3a的成功率大不如前,就是因为对身体的新的轴心尚在摸索适应之中,但如果放弃他标志性的延迟转体,就更容易通过自己的技巧去弥补轴心的不稳,从而更好地、更平稳地落冰。
但纪和玉不愿意这么做。
更何况,作为自己与其他运动员相区别的招牌技术,延迟转体在某种层面上,称得上他的个人特色,如果丢掉了自己的特色,那么节目的效果和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都会大打折扣,纪和玉并不希望这样。
“还是不了吧,”纪和玉笑道,“没事的温明哥,我再多练练。”
骆温明叹了口气,没有再劝,而是鼓励道:“好,那我陪你再练一会儿,加油啊小玉,不要受伤了。”
默默回忆了一下自己刚刚这一跳的轴心走向后,纪和玉才开始了下一轮的训练。
事实上,“反思”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很困难的行为,年轻的花滑选手,常常因为经验的不足而无法分析出自己的失误点究竟在哪里,但纪和玉有着在冰上二十几年的经验,有着曾站到过世界最高处的老辣眼光,这也是他觉得自己能够在一年之内掌握四周四周跳的原因之一,有效的反思能从技术层面让运动员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跳跃方式。
骆温明看着训练室里浑汗如雨的少年,就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不,准确地来说,是看见了比曾经的自己更耀眼,更有天赋却还要更加刻苦的存在。
哪怕因为正在生长发育的高速时期,训练量大大受限,纪和玉想要在十七岁升组的决心却没有变,在每天的训练中都努力做到最好。
虽然眼下纪和玉甚至可能跳不出一个干脆利落的4t,但骆温明知道,他正见证的,是奇迹的缓缓诞生。
花滑界有个不成文的“笑话”,所有的跳跃都是靠摔出来的,在练习跳跃,尤其是新的高难度跳跃的过程中,没有运动员能避免经常的摔倒。在运动员早有准备、摔倒时也尽量保护自己的关节的前提下,这样的摔倒一般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受伤,但很容易把自己磕得青一块紫一块。
“小玉,疼不疼?”骆温明无奈道。
这段时间的训练中,纪和玉摔的跤是以前的好几倍,这种感觉就像是本来很擅长跑步的人突然不会走路了,想要重新适应身体,适应新的重心,还是需要一段必经的过程,骆温明虽然心疼,但也没有办法。
“还好,”纪和玉重新站起身来,揉了揉有些发麻的膝盖,平静道,“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事情,不算什么。”
骆温明犹豫了一下,开口劝道:“小玉,要不,你暂时不要用延迟转体技术了?如果不用延迟转体,而是像大部分运动员那样,一起跳就开始转体的话,你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轴心和落冰的着力点,成功率会大大增加,这样的话,虽然goe分可能会加得少一点,但胜在更稳定,以你的实力,如果不上延迟转体的话,很快就能将4t和3a稳定下来。”
闻言,纪和玉面色微怔。
他其实不是不知道骆温明说的有道理,但纪和玉实在是无法说服自己,不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
他现在4t和3a的成功率大不如前,就是因为对身体的新的轴心尚在摸索适应之中,但如果放弃他标志性的延迟转体,就更容易通过自己的技巧去弥补轴心的不稳,从而更好地、更平稳地落冰。
但纪和玉不愿意这么做。
更何况,作为自己与其他运动员相区别的招牌技术,延迟转体在某种层面上,称得上他的个人特色,如果丢掉了自己的特色,那么节目的效果和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都会大打折扣,纪和玉并不希望这样。
“还是不了吧,”纪和玉笑道,“没事的温明哥,我再多练练。”
骆温明叹了口气,没有再劝,而是鼓励道:“好,那我陪你再练一会儿,加油啊小玉,不要受伤了。”
默默回忆了一下自己刚刚这一跳的轴心走向后,纪和玉才开始了下一轮的训练。
事实上,“反思”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很困难的行为,年轻的花滑选手,常常因为经验的不足而无法分析出自己的失误点究竟在哪里,但纪和玉有着在冰上二十几年的经验,有着曾站到过世界最高处的老辣眼光,这也是他觉得自己能够在一年之内掌握四周四周跳的原因之一,有效的反思能从技术层面让运动员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跳跃方式。
骆温明看着训练室里浑汗如雨的少年,就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不,准确地来说,是看见了比曾经的自己更耀眼,更有天赋却还要更加刻苦的存在。
哪怕因为正在生长发育的高速时期,训练量大大受限,纪和玉想要在十七岁升组的决心却没有变,在每天的训练中都努力做到最好。
虽然眼下纪和玉甚至可能跳不出一个干脆利落的4t,但骆温明知道,他正见证的,是奇迹的缓缓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