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两人进了林薇的办公室。

  杨经理将资料放下: “这是制衣厂的员工资料,一共246人,全部都在这里。”

  助理紧随其后: “这是客户和供应商的资料。

  林薇拿起上面的人员架构表。她在不久之前买下了这家制衣厂。

  工厂占地面积2000多平,包括一栋两层的厂房,一栋员工宿舍,一栋三层的办公小楼,还有个两层的仓库。

  这次她没有捡漏,花费一百八十万,单按面积算比罐头加工厂贵了快两倍,毕竟现在的服装厂主要的生产设备是缝纫机,价值并不高。

  仓库里倒是堆着一些库存,但港城湿度大,仓库里积压的衣服如果不尽早卖出去反倒是负担。

  工厂现在还有一些订单没有完成,因为人事变动,人心惶惶,有人请假去找下家,如果订单不能按期交货,还要支付违约金。

  最重要的是现在制衣厂身陷官司,林薇接管的是一个烫手山芋。林薇放下资料,问道: “现在有多少人上工?”

  助理看着林薇的脸色,回道: “大概……九十多,其他人请假了。”

  “请假事由?”林薇问。

  助理紧张地咽了口唾沫,不知道为什么,对方明明比她年纪还要小,周身却有种上位者的压迫感,与刚才哪个亲切热情的小姑娘判若两人。

  “天太热了,说是……中暑了。”

  “明天……不,今天下午会有工人来安装空调,这个月满勤的员工发放高温补贴,每人100元,包括后面的8月,9月,连续发放三个月,一会儿拟个通知告知所有员工。”

  一个缝纫女工的工资每月在400元左右,100元的高温已经算是一笔不菲的奖励。杨振雄不用猜,就知道明天会全员到岗,因为明天就是8月1号。

  方法是管用,就是太费钱,果然如传说中一样财大气粗。

  要知道在所有生产成本中,占大头的都是用人成本,如果哪个领导想开源都是首先把主意打到员工的工资待遇上。

  &34;为什么没有企划部?&34;林薇抛出下一个问题。这次助手无法回答了。

  杨振雄斟酌了一下,说道:“还没来得及组建。”

  事实上,厂子根本没打算

  弄什么企划部,平时都是厂长主管们,加上几个打板的裁缝,坐在一起

  研究研究就行了。

  林薇立时道: “既然都已经发展自有品牌了,却不组建企划部,积压了那么多的库存,那谁对这件事负责?&34;

  “不是,我们也没想到会惹上官司,他们蛮不——”

  “现在要说的是库存问题,没有这件事,你们能确保都能卖出去?做过市场调研吗,市场最新动向是什么,有一线数据吗?产品定位是什么,目标客户是什么群体,制定营销计划了吗,生产计划和定价科学吗?&34;

  林薇连续抛出几个问题,语调不缓不慢,却也咄咄逼人,将杨振雄问得额头出汗。他听都没听过这些词,但是大概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主要是他们本来就外行。

  当初老厂长是不想一味地给外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