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早就当官了。

  陆惟:“他的字。殿下还记得吗?他卷子上的字棱角分明,凌厉异常,如被囚之鹤,引颈悲鸣,亟待一飞冲天,虽说字如其人有些偏颇,但总归是有迹可循的,这陈修为人,与他的字迹,却截然相反,毫无相似之处了。”

  公主之前没留意到这一点,被他提醒后想了想,好像真有点道理。

  “若你所说是真的,这陈修未免也太大胆了,这种事情也敢找替考,还敢当着我们的面来赴宴作诗,往后当了上邽县令,又有个天水书院山长的父亲,怕很快就能成了这里的新门阀,把杨园耍得团团转。”

  “我从前办过一个案子,犯人杀人之后,小心谨慎,将一切证据毁掉,嫁祸他人,唯独遗漏一点,他忘了把字迹也改掉,最终暴露自己。”陆惟顿了顿,“回头寻个机会,我让他们将自己的诗作写下来,再一一对照,就知道了。”

  两人一道离席太久未免古怪,陆惟很快就回去了,他让陆无事找来纸笔,让众士子将自己今夜所作最得意的诗作亲手写下来。

  “我会让人裱起来,悬挂于秦州府侧面走廊,供以后拜访者观摩学习。”

  听见陆惟的话,九人都很兴奋,毕竟这是要留下墨宝了,大家提笔蘸墨,都认认真真落笔。

  庭院中灯火通明,照在纸上纤毫毕现,宛若白日,九人以为这是陆惟怕他们看不清,越发感激,殊不知陆惟是准备当场辨认字迹,将案子速办速决。

  只见陈修犹豫片刻,迟迟没有落笔。

  外人看来,他今晚作了两首诗,虽然都平平,但也算应景,估计是在想选哪一首落笔好。

  这年头虽然流行文人现场作诗,但能像曹植一般七步出口成章的几l乎没有,许多人都是平时提前准备好各种应景的诗作,等应酬聚会的时候再背出来。

  纠结了好一会儿,似乎终于决定要下笔,陈修一笔一划,专注认真。

  陆惟冷眼旁观,几l乎要从他一举一动里看出端倪。

  但陈修竟颇为镇定,从头到尾,连握笔的手都没颤一下。

  待他写好,抬起头,见陆惟正望着自己,就放下笔,拱手恭敬道:“陆少卿,在下已经写好了。”

  陈修没有因为公主不在场,就对陆惟有丝毫怠慢,这位俊美的大理寺少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是他表面的官职,而是他的姓氏——扬州陆氏,代代为宦,举族北迁,祖父曾深受北朝天

  ()  子敬重,他如今年纪轻轻就是大理寺少卿,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即便改朝换代,也影响不了世家更迭。

  这些消息,陈修是从山长父亲口中得知的,也因此,他比在场其他学子更为清楚,他们这九个不遵循常理选出来的官员,还真有可能被朝廷承认下来的。

  陆惟点点头:“拿来我看看。”

  陈修双手捧着笔墨未干的诗作,送至陆惟面前,再拱手一礼,也没有黏在跟前碍眼,又转身回到座席上。

  若不是从字迹上生出怀疑,陆惟还真的赞一声进退得体。

  他低头去看陈修的诗作,眉头却忽然飞快皱了一下。

  竟是与送上来的试卷一样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