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蜜蜜回来了
了那么几年。

  2010年6月,小桥的《侯卫东官场笔记》在读客图书病毒式营销的推动下,前前后后出了8部,卖了几百万册。

  2011年5月,湖南作家黄晓阳一部《二号首长》突然引爆图书市场,据称第1部和第2部一起也卖了几百万册。

  后来的事情,看过这两本书的读者都知道了,这两本书,都没有出完。

  为什么没有出完?

  个中原因,作者知道,编辑知道,出版商知道,很多读者也知道。

  2011年冬天一到,反腐题材(也有说官场题材,官场小说的)图书的冬天也就开始了。

  于是,小桥老树、黄晓阳,洪放、许开祯、唐达天、肖仁福等一大批一直以写此类题材为主的作家,不得不转型,开始写自己并不熟悉的商战、职场。

  有一些,则转战影视,投身编剧行业,如《官路十八弯》的作者胡北,去了长城影视。还有一些,则消失匿迹了。

  这些作家,在冬天到来之前,都是跟图书公司、出版社签署了作品出版合同的,有些还签了好几部,但因为这个寒冬,所有的合同,最后都成了一张废纸;

  也因为此剧后来火的一塌糊涂,孟轻舟当时工作的报社还特地做了两期专栏,这里面的弯弯绕,老孟很了解;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能拍,为什么能播?为什么尺度这么大?

  两个字:出身。

  《人民的名义》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它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定制剧,正是这个出身,导演李路才有了拍这部剧的底气,然而,即便如此,《人民的名义》在拍摄之初还是一波三折,甚至差点胎死腹中;

  导演李路事后透露,有超过50家投资方因为担心尺度和风险,最终没有参与投资,其中有一些投资方甚至已经签约,最后选择毁约退出。

  细心的观众肯定注意到了,《人民的名义》5个投资方均是民营企业,影视大公司一个都没有;

  是这些大公司的老板没眼光吗?不是,是他们不感兴趣吗?也不是,他们是害怕;

  因为这类题材,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即便立了项,拍摄了,甚至卖给了电视台,确定了档期,仍有可能被“死掉”,就算熬到最后开播了,但被腰斩也是有可能的。

  风险这么大,如果你是投资人,也会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吧?哪怕这部剧能赚一个亿,但一想到其中的风险,想必后背也会凉叟叟,签合同的手也会禁不止颤抖吧?

  孟轻舟猜测范子闻恐怕是想到了这些问题,如今才会委托黄丹找上他;

  “能大概透露是什么题材吗,范主任?”

  范子闻和黄丹互相看了一眼,有些难以启齿,实在是万重山已经是他们联系的第四家业内大公司了,前面几家,初一见面谈的都不错,一听题材,全都退缩了;

  “反腐方面的,而且尺度可能还不小!”

  要不是怕两人疑心,孟轻舟就直接拍板了,此时当然要显得犹豫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腐剧是最能链接中国最主流观众情感的类型剧。

  因为老百姓都希望“正义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