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陛下,剧本得这么来 听见他说……
不但要看本身的文物功绩,还要看继承人是否成才。

  您看,等到下午,您能不能着重说一些自己当年的功绩,展现一下太_祖的教子有方?”

  这一句话说出口,傅玉衡立马就骄傲了。

  ——别的不说,自从进京之后,他这拍马屁的功夫,是越来越高级了。

  诶,陛下臣不是要夸你,只是想通过夸你,更好更全面地赞美太_祖的伟大。

  他敢肯定,自己这马屁绝对拍到正地方了。

  因为坐在最上首的天子,此时已经笑开了花。

  坐在他身边的六皇子,借着桌子遮挡住天子的视线,悄悄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就他那神情,不算标点符号,五个字足以概括:行啊,大舅哥!

  是吧,是吧,我也觉得自己很行。

  天子笑喝喝地催促道:“快吃,快吃。吃完咱们沏壶好茶,继续说。”

  于是,在听了半天太_祖之后,傅玉衡终于听到了当今。

  “朕头一次监国的时候才十五岁,有皇妣和几位文臣辅佐。这年纪虽小,见过的大阵仗却一点都不少……”

  然后傅玉衡就发现,天子真的很有些爽文的天赋。

  他不但吹太_祖时滔滔不绝,夸自己时更是信手拈来。

  傅玉衡弱弱地提问:“能不能适当普及一些文皇后的功绩,还有几位辅臣之间的交锋?”

  电影想要精彩,肯定少不了人物之间的冲突。

  不过傅玉衡绝对不是随意拱火,他只是根据事实推测。

  一旦辅政之臣超过两位,彼此之间有摩擦是必然的。

  特别是辅佐储君或幼帝的时候,谁不想把自己的观念灌输过去,尽量培养出一个和自己政治理念相合的君主呢?

  天子脸色微沉,却不是对傅玉衡不满,而是想到了那段监国之初的艰难岁月。

  傅玉衡猜得半点都不错,几位辅臣在大方向上目标一致,可一旦牵扯到各自派系的利益,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分歧。

  他坐镇后方,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几位辅臣之间的关系。

  他也知道这几位都是肱骨之臣,可再怎么好的肱骨之臣,一旦变成了自己的工作,任谁心里也难免添上几分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