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第 255 章 *非常淡定的说:“爹……
�榜样,这还没有意思?”

  姜烟和苏轼脚步顿住。

  “爹!”苏轼转身,明明父子三人如今看起来的年纪也相差不大,苏洵的白发更多一些。

  可苏轼喊爹的时候,还是让苏洵一张老脸有点绷不住。

  四肢僵硬的看着对面的苏轼,再看看旁边双手交握抬头望天的小儿子,苏洵把扫把放在一旁,也不管了。

  明明小时候还那么孝顺,怎么长大了都这么叛逆呢!

  姜烟没有跟着苏轼在蜀地玩闹太久,很快就到了三苏进京应试的时候。

  此时的开封早已经历过了范仲淹一干人的兴学改革,以欧阳修和范仲淹好友梅尧臣为首,针对时下诗文改革的运动正在进行着。

  尽管苏洵好友向欧阳修举荐无果,但随着这父子三人进京,很快就掀起了不小的讨论。

  第一场考完,姜烟学着那些书生身边书童的样子给几人打扇子。

  “怎么样?”她刚才可是看得清楚,这三个人走出来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只要有眼睛,就能看出这绝对是三父子。

  苏洵只是谦虚一笑,示意姜烟不用给他扇风,说:“尚可。”

  苏辙看了姜烟一眼,年轻了的面容里透着拘谨和藏不住的傲娇:“还不错。”

  随着姜烟看过去,苏轼直接上前一步站在了扇子风下,吹得衣衫都稍稍飘动几下:“那我写得是相当不错!‘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妙啊!我写的真妙啊!”1

  旁边被挡住了风的苏辙听完了苏轼背下来的整篇,仔细琢磨后猛地抬头,一把拉住苏轼:“哥,尧?”

  “对啊。怎么了?”苏轼认真的反问,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刚才说的有什么错。

  再旁边一点站着的苏洵都笑不出来了。

  捻着胡须的手抖了又抖,低头望着自己刚刚不小心扯断的几根胡须,苏洵深呼吸几口,上前一步拉着苏轼的衣袖,声音都颤抖起来:“儿啊!你再仔细想想,你真是这么写的?”

  苏轼认真点头:“恩啊!”

  “怎么了?”姜烟打着扇子,听得一头雾水。

  苏辙的性格更像苏洵,平日里并不似苏轼这么欢快明显,但遇到了事情也忍不住跳起脚来:“哥,是周公!什么尧啊!你用的是《礼记·文王世子》里的典故,是周公啊!”

  苏轼这才一拍脑门:“哦对!是我记错了!”

  姜烟在旁边都听傻了。

  怎么?

  苏轼考科举还能记错典故?

  如果姜烟没有记错的话,他们这些可靠策论最要紧的就是言之有物吧?

  “不过应该不要紧吧!”苏轼摸着下巴,自顾自说:“我觉得写得挺好的,而且那个典故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毕竟,也不是谁都像我弟弟这般聪慧过人的。”

  苏辙一记白眼要翻上天,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只盯着苏轼半晌,最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