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 50 章
穿过满刺加,也就是现在的马六甲海峡。

  进入了印度洋后,到过锡兰,最后抵达古里。

  沿途路过的这些国家,除了锡兰的冷遇,以及爪哇的内乱之外。

  郑和的船队到达这些国家的时候,郑和都会带来大明天子的“赏赐”。

  姜烟看着一箱一箱的财宝被送出,也看到一箱一箱的海外珍宝作为“朝贡”被送上船。

  在古里将带来的大明瓷器和绸缎珠宝这些卖出去后,又采购了一批当地的东西装载上船。

  这一次的远航之行便到了返航的时候。

  而这一次回到大明,途径满刺加的时候,郑和还率领船队活捉了海盗陈祖义,将他带回了大明惩治。

  这一次的出航,用了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海上航行,从前那个面冠如玉的郑和,也被海风吹得皮肤粗糙许多。

  看着近在咫尺的大明,郑和突然道:“姜姑娘眼中的大明是什么样子?”

  姜烟看向他,看着前面的港口,还有熟悉的衣服和港口上正在等待着他们入港的官员们。

  她抬头看明朗的天空,说:“我眼中的大明,就像是这片大海。”

  它广阔。

  有平稳的海波,也有滔天翻滚的巨浪。

  平稳海波的时候,底下或许暗流涌动。

  翻滚巨浪的时候,危险可能和机遇并存。

  大明,就像大海。

  郑和的模样沧桑了不少,眼神却比从前的锐利,多了几分沉稳。

  听到了姜烟的回答后,却没有做出自己的答复。

  只是看着港口,面上露出自信的笑意。

  从永乐年出发,一直到永乐十九年。

  郑和六次远航,意气风发。

  在东南亚一带,至今都有许多与郑和有关的遗迹。

  可一切的风光,在郑和第六次返航回到大明后,便尽数消失。

  多年的航海,尽管促进了大明的出口量,财政收入补充。但郑和的远航,主旨并不在贸易,而是在“赏赐”。

  姜烟看着郑和被官员们风光迎回,但紧接着刚才还对他露出笑意的官员们,就在朝堂不断上奏。

  船队每次带走的财宝无数,可带回来的“朝贡”价值却远远不及。

  喧闹的朝堂上,站在末端的郑和在这一刻,从风光的航海使臣,变成了众矢之的。

  那些文官们不敢指责皇帝,便将所有的责难都指向了郑和。

  郑和始终沉默,就站在那里。

  不曾为自己辩解过只言片语,只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这一次的返航,最终带给郑和的,是长达十年的落寞。

  随着朱棣的驾崩,属于郑和的时代也跟着一并落幕。

  这十年里,他不被仁宗所喜。又碍于郑和是先帝亲信,将他派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