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进军兖州 边让背锅和荀彧华佗准备前往……
�数字。而且,随着绝对控制区域的增加,盐铁带来的收入毋庸置疑会持续大幅增长。

  田丰叹息道:“主公有些心急,莫非是觉得传统孔孟之道教出来的学生不足以胜任官场?”

  戏志才笑道:“教育改革的确势不容缓,咱们推广官学是大势所趋啊。现在传统教育出来的,大多数都是不知变通,只知道生搬孔孟圣人言论,鲜少有科学思维和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是耽搁学生嘛。”

  庞统、诸葛亮等年青一代也支持道:“孔孟圣人乃是春秋战国人士,两者仙去到现在足足有七百年时间,天下已经大变了。”

  燕绥环视一圈,泰然自若道:“那时候郡县制甚至尚未出现,仅仅以史和孔孟之学来教书育人,根本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人才,并非道德标兵。”

  审配皱眉说:“但主公,正如文和和文若书信上所言,若人人读书,谁来耕地呢?以后天下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诸葛亮辩驳道:“优胜劣汰,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会有作为啊。但所有孩童入学,能确保有才人士不会被浪费,江山代代涌现出无数的人才,每一代都有改变天下的力量的话,那样的未来,才是我们想象不到的美好吧。”

  “孔明说到我心上了,”燕绥笑道:“大汉几百年来不进反退,说白了,整个教育制度都出现了问题。即使偶有发明和创造火花,也很快被淹没了。要想建设从未有过的美好未来,就要从提百姓的素质开始。”

  “主公,有些变化真的是好事吗?”田丰叹了口气:“比如以前豫州家家户户女郎都织丝赚取银钱作为家用,自从有了工坊,商贩去民间收购丝物少了,许多农家因此得不到银钱来交赋税和买柴米油盐和农具,长此以往,我担心许多人因此沦为流民。”

  工坊效率高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招了大量女工进来,但有很多人因为地处偏远或者家里有老小照顾不会出来做工。

  这个问题,众人也曾思量过,但他们思考的方向和燕绥不一样。

  “元皓兄举的这个例子很好回答,我们工坊一年才生产多少,最广大的丝物还是要靠从民间收购啊。”

  “对啊,岂能因噎废食?”

  燕绥却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田庄人口因为这样的困境入城务工,会不会是一件好事呢?”

  她反问道:“自古以来男耕女织,一个小小的田庄就会自给自足,大家没有觉得这种封闭的模式很危险吗?”

  “在黄巾之乱发生之前,百姓的确流通很少,偶尔交流也多数依赖路过的商人……”

  “那何谈农具改良、医学进步、学识提高,乃至天下十三州的进步呢?”燕绥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大家:“在座诸位都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聪明人,高瞻远瞩的英才,不妨大胆些。人活一世,能改变世间和千古流芳,难道不是一件很伟大很有意思的事情么?”

  众人陷入了沉思。

  “主公您的意思是……”

  小农经济的拘束一直到建国一五计划完成前都存在中华大地上。千百年来,这个国度都是一个人口庞大、粮食产量惊人、但科技停滞不前的奇葩存在。即使偶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也失传在历史中,如地动仪、麻醉手术、九章算术一样不受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