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颍川之主 吹气球、抵达阳翟
“这么说也不贴切,实不相瞒,”法衍好笑道:“燕县令看中的是犬子,衍只是陪着儿字在此,在学堂里任一夫子。”

  田丰叹道:“没想到季谋儿子都出仕了,能被人从千里之外请来,可见令郎才华斐然。”自己还郁郁不得志。

  法衍年岁和自己差不多,自己儿女却不足十岁,田丰忍不住问:“令郎多大了?”

  法衍笑道:“犬子今年十三。”

  田丰瞠目结舌:“竟是这般年轻!”

  法衍知道这三言两语说不清,自己当时也被惊诧到了,但法正得到燕绥的倚重是事实,更让颍川才子郭嘉对其悉心教导。作为父亲,他也由衷地为法正感到骄傲。法衍引着田丰往里走:

  “犬子在阳城也是受益良多,元皓兄在此多留段时日就知晓了。实不相瞒,我是受公台所托,协助你熟悉和处理县城诸事,咱们里面请。”

  此时,燕绥让郭嘉坐镇阳城,自己和荀彧、典韦及诸位管事们已经抵达了颍川郡的治所——阳翟。她骑着马,自然比先出发的车队要快,天黑的时候追上了车队的营地。

  翌日上午便准备进城了。

  “这阳翟的城墙还不如我们阳城呢。”

  实习生们都没出过远门,情不自禁比较起来,几个人低声咬耳朵:

  “而且城外的路坑坑洼洼的,马车行在上面又慢又颠簸,完全比不上我们的水泥路。”

  “嘘……”魏管事严厉地瞪了他们一眼:“岂不知祸从口出的道理,在外头要谨言慎行!”

  实习生们听话地捂住了嘴巴:“诺!”

  燕绥看了他们一眼,没打扰管事管教众人。她早就打点好了督邮,行李都不用检查,交了入城费,畅通无阻地进城了。

  门口有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被拦了下来,守卫们恶狠狠道:“走远点,不然休怪我不客气!”

  同阳城守卫指路以工代赈和施粥的地方不同,阳翟的守卫们对流民们简直如临大敌,斧尖几乎要戳到他们的脖子。

  有个城民看不过去,对流民们说:“你们在这里浪费时间,还不如去阳城,那边燕县令赈济灾民,走到那就有活路了。”

  守卫们看了城民一眼,没好气地说:“反正在我们这是没施粥的,快走!堵住了城门,你们可付不起代价。”

  燕绥叹道:“阳翟还是颍川的治所,乃是藏富之地,却一点都不救济灾民,其他地方怕是更没指望了。”

  “就连洛阳都只是驱逐流民,偶有心善的富家施粥罢了。”荀彧摇头:“自从第二次党锢之祸,朝廷已经许多年没能成功推行赈灾粮了。”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燕绥心下叹息:也怪不得各地黄巾势力死灰复燃。他们不见得信仰张角的太平道,只是不追随四处劫掠的黄巾军,怕是一口吃的都没有。

  荀彧看了一眼目露凶光的流民:“流民……也并非善与之辈。”

  要想在这个残酷的冬季活下来,成为土匪和流匪是早晚的事。

  实习生们看到衣衫褴褛的流民们,心情亦有些沉重。

  以前的日子,睁开眼就要去地里面刨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