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
请燕绥这威望极高的人来评判。

  遇到百姓间的普通争端,燕绥果断移给了擅长抽丝剥茧、快刀斩乱麻的郭账房:看财报和谈宏观经济金融发展她在行,这类工作实在不在行,得交给有天赋的人做。

  而且为了日后展示“凭空取物”的本事,她得适当保持神秘感,陷入鸡毛蒜皮纷争中,不论评判谁赢,都有损自己形象。

  其实事务也不繁重,郭嘉处理起来游刃有余。毕竟和现代动辄几万人的乡镇不同,这个年代的普通城池也就几千人。地处人口东汉人口排名前三的颍川郡,阳城的居民有小五千人,已经算繁华的城镇了。

  像是交州这些南面的州,人口稀少,商贸不发达,城内人数有的甚至不足一千,往往看上去城就像是一个大号村子。毕竟商贸不发达、以农为本的年代,为了耕种方便,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村落里。

  在燕绥沉浸在积分持续上涨的快乐时,流民已经抵达了云梦田庄。

  一路跋涉的流民们抬眼望去,只见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摇摆,田里不时走过扛着锄头的农人。他们脚步轻快,有的还哼着歌曲。

  地里偶尔有娃子蹦蹦跳跳捉蚱蜢,偶尔小儿从口袋里一抓,摸出来什么放在嘴里美滋滋地咀嚼,一派天真烂漫的样子。

  村落里屋舍俨然,村民怡然自得,脸上不见悲苦之色。

  流民们走在田间平坦的道路上,忽然有一女子大哭了起来。其余人被她的情绪所染,哽咽声不绝:

  “能活下去了,真好!”

  “这真是洞天福地啊!”

  “真能在这里安家,我们全家都做牛做马好好侍候庄主。”

  谁想颠沛流离、朝不保夕呢?脚踩在庄稼地里,流民们终于又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即使当奴隶,只要有饭吃、有屋住,也甘之如饴。

  其实燕绥不想剥削流民奴仆,她只想将人扩充为佃农。一般来说佃农都有自己的土地,再租一些庄主的地,还能庄子做活计赚点小钱。只要朝廷和地主赋税不严苛,没有意外发生,佃农就能过平安喜乐的小日子,算是古代百姓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了。

  佃农占人口的大多数,可惜东汉百年间佃农就没几天好日子过。沉重的租子、天灾战乱、还有疾病瘟疫,每一件落在佃农头顶都是沉甸甸的大山。

  在这种混乱时候,还是统一管理不会出岔子,燕绥觉得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高一些,吃饭、训练和治疗都由庄子统一安排。待天下太平了再让百姓专注自己的土地,提高家庭积极性。

  历史上,曹操率先采用屯田的法子,功效显著。燕绥记得从前考试还写过几次曹魏屯田作用的简答题:

  历史书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

  但到了后期,屯田剥削太严重了,田民苦不堪言,开始大量出逃。

  再加上屯田的土地不断被世家侵占,从国有变成了私人田产,所以就逐渐废除了这一制度。

  此时,荀彧就在“行政楼”的大会议室看到了这一文件,拿着薄薄的纸张,荀彧陷入了沉思:“这似乎是在想安置流民、解决天下纷乱的法子?”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