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阎王灯笼(3)
  我说那可不是盗洞,盗墓贼挖的才叫盗洞,用行话说这叫“窑口”。墓室俗称土窑儿,窑口是造陵的人,暗中开凿的活路。秦王玄宫如此规模,凿陵的民夫也不会少。有经验的老陵匠会提前挖一条暗道,以免被活埋灭口,几千年来,莫不如此。陵匠偷凿的暗道称为“窑口”,不过很难找到。因为“窑口”会破坏风水格局,并无规律可言,怎么隐秘怎么来,在地宫上打洞,乃陵寝龙脉之大忌,一旦让人逮住,那可是株连九族的罪过。估计墓主下葬之际,将若干陵匠被活埋在了配殿。其中一个或几个陵匠之前留了暗道,逃命之时,又顺手凿开后室墓顶,下来刮掉殉葬土俑的脸,为的是报复墓主,然后才从窑口出去,当时陪葬的宫女已经吊死了。陵匠并未开棺取宝也不奇怪,王法当前,没人敢拿当朝的陪葬品出去换钱。通常是隐姓埋名,等到改朝换代的年头,再按原路进入玄宫,盗取棺中明器。逃出去之后,或许落在官府手上脑袋搬了家,或许怎么样,我无从知晓,反正再没下来过。

  陵匠暗中凿穿的通道,大多比较狭窄,也不坚固,又过了那么多年,出不出得去可不好说。我正在想该走哪条路,胖子已经和大金牙去开棺了。他们二人憋足了力气,前腿弓后腿绷,摆出跨虎登山的架势,使劲将椁盖推向一旁。金丝龙鳞的楠木椁板,其坚似铁,各人使出全力,肩顶手推,才将椁盖缓缓移开,但听一声怪响,棺中涌出一股子黑气,在阴森的宝殿中弥漫开来。黑气让火光照到,由黑转黄,又由黄转白,如罗网化开,哧哧有声,让这道黑气一冲,殿顶尘土纷纷落下。

  我手中的火把碰到浓雾,旋即灭掉。角落处的蜡烛闪了几闪,烛火仅有黄豆粒大小,灭而复明,转眼又灭了,升起一缕烟。

  大金牙自己给自己壮胆:“不打紧,鬼吹的才是鬼吹灯,不是鬼[ .me]吹的有什么好怕?”

  我心说:“大金牙你倒真会找借口,棺椁中刮起一阵阴风,灭了烛光,是没见有鬼出来,但要说灯烛灭了,或者灭而复明,可都不是好兆头,必须对墓主人下拜,再打原路倒退而出。不过走到这一步,即使前边是锅滚油,我们也得闭眼往下跳了!虽然说倒斗摸金之时蜡烛灭掉,必定会有变故,可是我和胖子不在乎凶神恶煞,玄宫中有这么多活殉的童男女,可见秦王残忍贪婪,不掏它一个棺底朝天,对不起祖师爷传下的摸金符!”随即定了定神,掏出手电筒,光束照向棺椁,椁板当中是梓宫,上覆十二条织金蛟龙的棺罩,内棺是一整块水晶。帝后合葬的棺材叫梓宫,秦王不是皇上,但棺椁与梓宫完全按大行皇帝的规格布置。

  正殿之中黑气弥漫,有股子恶臭,呛得人喘不上气,手电筒的光亮根本不够,火把又灭了。我想起龙缸中还有灯油,俗传墓室中的长明灯点不得,否则开棺取宝之时,会被墓主见到你的脸,我从来不信这个说法,掏出火柴点上鎏金宫灯,椁室中亮得多了。三个人退到莲台下等了半晌,墓室中并无异状,这才上前抬起椁盖,摇摇晃晃挪到旁边,竖在棺椁一侧。秦王玄宫的大殿,虽是沉寂无声,可尘土封积,五爪金龙悬于头顶,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威慑,让人觉得背后冷飕飕的,身上生出一层鸡皮疙瘩。

  胖子揭去两层长出黑斑的棺罩,又打梓宫内棺,但见秦王身穿十几层衮龙锦袍,仰面躺在梓宫正中,头顶朝天冠,猪腰子似的一张大脸,周围放置一件件光彩夺目的稀世珍宝,珊瑚宝树、鎏金佛龛、明珠拱璧,各色金银玉器,在织锦龙盖衬托下,闪烁着灿灿荧光。出人意料的是,粽子两边各有一个陪王伴驾的妃子,全是玉美人,全身装裹,缠绣龙凤图案,凤冠上缀满了珍珠,手电筒光束照上去,脸上泛出一抹绿光。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