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代表人物
庭湖,以及欲渡无舟的感叹,还有那临渊而羡鱼的情怀,从而曲折的表达了孟浩然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以及磅礴的气势,后四句则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等。】

  【不过怎么说呢,虽然孟浩然这篇很有名,是初中生必背篇目之一,但张九龄就提携过有“诗佛”之称的王维。】

  【当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也不止孟浩然一个人这么干过,被誉为“七绝圣手”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以及许多人也都这么干

  过,而且还不止一次,只不过就王维被“看上了”而已。】

  孟浩然:&34;……&34;

  他该说是被安慰了,还是没被安慰到?许多人:&34;……&34;哭了,他们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有。

  【关于张九龄,之后的事情,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就是被那位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针对,加上唐玄宗在政事上的懈怠,甚至是贪图享乐,不愿听劝,所以相比于曲意奉承的李林甫,耿直劝谏的张九龄就被贬了官。】

  【而遭此一劫,张九龄压抑很久的作诗天赋终于就此爆发,在被贬之地,写了一首思念自己妻子的诗——《望月怀远》,这首诗后来也成了千古名篇,是小学生必背篇目之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同一时期,他还写下了《感遇十二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首诗——】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虽然张九龄的诗流传并不多,而且大多都是被贬之后写的,但在文学方面,张九龄积极发展五言古诗,其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来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很是重大。】

  【再加上张九龄身居高位,他带来的诗风影响,的确是不可抹灭,由此,到盛唐之际,唐诗终于发展到了巅峰。】

  秦王宫。

  赢政仔细想了一下,这不就是“带头作用”?为了被举荐,为了考科举,所以说到底,还是和时势有关。

  汉朝发展出汉赋,唐朝发展出唐诗,宋朝发展出宋词,以后他这大秦,在如此的时势下,也不知会发展出什么来。

  想一想,倒颇觉得有几分奇妙。

  嬴政又摸了摸下巴,若是从他起头,岂不是影响更大也更迅速?那就……赢政将目光挪到小屏幕上——

  那就都争个第一好了。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是,是诗人多了,那许多流派自然就出来了——比如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浪

  漫主义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现实主义诗派,边塞诗派等等。】

  【而既然说到了张九龄这里,那我们接下来,就先来说一说边塞诗派是怎么炼成的。】

  【因为当时在唐朝,想要当官,除了参加科举,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