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第126章 僵持 赵元睿不无抱怨地开……
  双方陷入了僵持。

  这一次,起义军有意识的避战,就不再是因为畏惧和怯弱了,纯粹只是一种战术上的调整。

  虽然马绪奈何不了他们,但也不是说他们就有了跟江州对上的实力了。只是马绪不想让别人分薄了功劳,所以并没有让朝廷派来援军。

  所以尽管战事陷入胶着,起义军还趁机占去了青州将近一半的土地,但是战报传到宿城,却几乎都是捷报——不是大军又镇压了某地的叛乱,就是大军又收复了某地的城池。

  也不能说这些都是假的。

  毕竟在马绪的大军抵达之前,整个青州乌烟瘴气,几乎都已经脱离了江州的掌控。而马绪来了之后,至少拿回了一半的土地。

  至于青州境内那些大大小小的反抗势力,也确实被他清缴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卓芳这一支。

  所以,在不知情的人看来,青州局势一片大好,江州上下自然也没有将这支反抗军看在眼里,认为马绪迟早可以解决他们。

  最多是这一战打得有点久。但是在红巾军横空出世之前,这其实才是正常的速度,一场仗打上个一两年都不稀奇,马绪的效率甚至已经算得上高了。

  马绪的这种掩饰,正中起义军的下怀,他们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继续跟江州军爆发正面的冲突,而是保持这种僵持之势,开始梳理和经营已经占下来的那些地盘。

  ……

  云州,吕城。

  这座秦霸曾经短暂驻跸,甚至将朝廷和后宫都搬了过来的城市,在经历战火之后,又被修复一新,如今已经是大凉的新国都了。

  如果要赵元睿说的话,他当然是更喜欢银城。那里才是凉州赵氏的根基,也是他们经营数代,了如指掌的地方。但现在的凉州占地面积太大了,为了管理方便,不贻误各种消息,赵元睿只能暂时搬到吕城来。

  这座位于北方的城市,原本的规模并不大,但先后经历大燕、大凉两国的修整扩大,如今规模已经不比银城这样的雄城差什么了,而且规划更合理,守备更严密。

  尽管也有种种不如意,但赵元睿搬到这里,才渐渐体会到了当初红巾军占据洛州,从西州走出来之后的那种感觉。

  一切都比之前便利了何止一倍!

  更重要的是,云州、徐州和齐州都有大片的良田沃土,极大地弥补了凉州人少地少的缺陷。

  所以这两年来,大凉的发展也十分喜人。

  如果只看大凉内部的话,这样的发展,已经远超过去,叫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了。可惜,他们偏偏有个更加强大的邻居,跟红巾军那边几乎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比起来,大凉这些发展就有些黯然失色了。

  整个大凉上下都很清楚,继续这样下去,他们跟红巾军之间的差距只会被拉得越来越大。

  想要扭转局势,就必须要看准时机,从红巾军身上撕下一块肉来。这样,此消彼长之下,他们才可能有跟红巾军一争之力。

  但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哪怕心中再怎么焦灼,赵元睿也没有轻举妄动,一直在等待那个最合适的机会。

  听说红巾军对楚州用兵,他便立刻打起精神,认为机会可能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