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第125章 打不过就加入 “我杀人了……
sp;他又将自己的说辞拿出来,与众人一起商讨,直到确定没问题了,才各自散去。

  第二日一早,就有个表面上看起来与王丞相毫无干系的低品官员,上了折子,说既然大黎如今与红巾军交好,不如趁此机会,从年轻一辈之中挑选些英才,派去红巾军游学。

  从来就算是亲戚,也是常来常往,关系才会亲近,大黎与红巾军,自然也是如此。

  这样做,既能彰显双方亲近之意,也可以让年轻人增广见闻,若是能从红巾军那里学到些东西,就更好了。

  退一万步说,江州仍然将红巾军看做是敌人,那兵法上也有一句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多了解红巾军,总是没错的。

  这封奏折虽然上得有些突然,但在这个时候出现,却也恰好切中了许多人的心思,因此立刻就在朝堂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温靖见状,自然只能让众人议一议了。

  这一议,结果自然就朝着早有准备的王蔚这一边偏向,最后,大部分人都表示了赞同。

  见时机差不多了,王蔚才站出来,查缺补漏,“兹事体大,若是要派人前往,随行人员自是要仔细择选,最好是让一两位皇亲率队,以示陛下对此事的看重,对红巾军的诚意。”

  于是讨论的重点,一下子从“要不要派人去”变成了“要派哪一个皇亲去”。

  有人畏怯,不愿意去,却也有人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要争取。温靖有兄弟,有儿子,而这些人又各有拥趸,一时之间,朝堂比之前更热闹了。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傻眼。

  争得最厉害的那几位,都没有被选中——倒不是他们没争过别人,只是温靖开了口,一锤定音,说他们身份贵重,是自己的手足臂膀腹心,不能轻涉险地,最后随意指定了两位田氏的远亲。

  对王蔚来说,这个结果其实也在预料之中。

  不管是兄弟还是儿子,在法理上都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温靖自然也要担心,他们去了红巾军之后,就开始亲近那边。万一红巾军觉得换一个“亲红派”的皇帝更好,想扶持其中某一个干掉他上位,也并非没有可能。

  这种可能性,自然还是彻底杜绝的好。

  但不管领头人是谁,这支游学团却是正式定下来了。而王氏的子弟,是板上钉钉会在这支队伍中有几个席位的。

  ……

  虽然这几年来,江州也颇受红巾军风气影响,变得更加注重效率,但这支游学团要先在激烈的磋商下定下员额,之后又要考察愿意报名参加的各家子弟,而这些都是很费时间的。

  所以等真正成团,准备出发,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

  刚刚送走了游学团,就又有消息传来,说是青州那边的义军,不知怎么会是,竟是内讧了起来。

  这段时间,整个南黎朝廷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红巾军这边,若不是这道消息,他们都险些忘了,境内还有一支尚未扑灭的叛乱势力。

  如今南黎跟红巾军算是修好,不用担忧外患,自然又重新将视线投向了青州。

  毕竟刚刚给红巾军送去了一大批金银财宝,如今国库和温靖的内库都空虚得很,急需填充——送礼也不可能只送一次就高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