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217 见张居正 张居正看人很准……
p; 不管怎么说,张居正愿意松口就是好事,柳贺不愿见他处处树敌,在朝堂是如此,在民间也是如此,不管怎么说,日后张居正若不在位了,总要有一二为他说话之人。

  柳贺又道:“恩师,前南礼侍郎董传策过世,部堂大人来询,其追封何如?”

  张居正道:“不加追封。”

  潘晟任过南京礼部尚书,和董传策共事过一段时间,董传策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徐阶的同乡,嘉靖时受严嵩迫害被下狱,然而此人在清流中虽有名声,对待下仆却极其苛刻,曾将仆人鞭打致死。

  董传策任南京礼部侍郎前,吏部曾欲令其任南京礼部侍郎兼南监祭酒,张居正却说,取师当以严正,董传策只有酷暴而无严正,且为人外廉内贪,不适合为人师表。

  此次董传策过世,南京刑部及董家人都说董传策是遭夜盗袭击致死,官场中人却都知,董传策是苛待仆人被仆人所杀。

  别的官员过世后都有恩遇,张居正却独独不愿给董传策恩遇,此人所作所为在士大夫中都是为人所不齿的。

  试想之下,此人待家仆尚且如此,待百姓又会如何?

  “董传策一死,应天士子竟将之与陈德言并列,实是……”张居正摇了摇头,“现下的读书人,着实令人担忧。”

  陈德言即嘉靖三十五年状元陈谨,他是乡居时解劝兵卒作乱而死,可谓嘉靖朝死得最无辜的一位状元。

  一人是被误伤,令一人是苛待下人致死,陈谨与董传策在朝时皆得罪过严嵩,品行却截然不同,若将陈谨及董传策列在一处,张居正只得感叹一句:“陈德言何辜!”

  柳贺道:“文人擅春秋笔法,然真有德才之人必能知晓真相,还陈德言以清名。”

  张居正道:“我却不似你这般乐观,若我不在这人世,我此时已知后人会如何写我。”

  “只要弟子在一日。”柳贺道,“无论何人写恩师错处,弟子定为恩师争回名声。”

  柳贺目光灼灼,语气坚定,他在此事上:绝对没有说谎。

  张居正眼中真实情绪不明,半晌,他方才道:“若此人是当今天子,是你的君父呢?”

  柳贺并未犹豫:“到了该争之时,弟子仍是会争。”

  张居正能问柳贺这一句,恐怕已是猜到天子心中所想了。

  后世史书上只记载张居正教导天子严格,写他为官如何霸道,或是写他死后被清算如何凄惨,但柳贺想,张居正也未必不知天子为人。

  天子自十岁起便一直接受他的教导,直至二十岁。

  古语有云,三岁看老。

  张居正与董传策相交不多,却能剖析清楚董传策的为人,他看人一向是很精准的。

  便如他过世前推荐潘晟入阁一事,张四维、申时行皆任劳任怨当了几年阁臣,但张居正依旧不属意二人任首辅,反将潘晟推了出来。

  若潘晟不为张四维所阻,张居正也不会被清算得那般凄惨,阁臣中只要有一人出声便也罢了。

  却一人皆无。

  后世史书上评价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都会有一句,说张居正当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