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九章
>
  电视圈的当红小生是否作为电影圈的新人参加前任的海选派对没人关心,大概就韩舒苒关心,她在确定对方的经纪公司给了准确的回复表示一定到后也不怎么关心了。主要是韩舒苒没空,她最近被人缠上了。

  前后三天巧遇同一个人三次后,韩舒苒就不信这是个巧合了,她每次都是在家门口见到这个人,哪那么多巧合,摆明是他蹲点。

  “巧啊。”蹲点的李秉宪从车窗里探头冲导演挥手,“打车?要不要我送您一程?”

  韩舒苒有些哭笑不得,大清早的还真是巧呢,绕到副驾驶上车,再同后排的两个按年龄都是年长者新人男、女演员挥手打招呼。随后给司机讲目的地,之后就是听司机跟她海吹。

  如果说第一次碰面,韩舒苒还认为是巧合,那次她去李在镕的工作室,在忠武路碰上演员太正常了,很正常的巧合。初次见面的巧合,在李秉宪极其热情的邀请下,韩舒苒上了他的车被送回家。那时正是下班的点,确实不太好打车,她也就上车了。

  那次李秉宪还带着司机,司机在前面开车,他们俩做后排东拉西扯的聊得挺愉快,到地方分开后还互相交换了号码。送她回家的李秉宪从头到尾也没说什么剧本、演员、角色之类的事,仿佛就是一场巧遇,交个朋友。

  第二次碰面是昨天,这位带着一男一女两个新人在小区巷口的咖啡馆外喝咖啡,碰上去扫街回来的韩舒苒,一脸惊喜的打招呼,再介绍带来的两位新人。双方聊了十来分钟,李秉宪自始至终也没有说什么剧本、角色之类的,反而在十来分钟后,感觉到导演对新人没兴趣,就很有眼色的说他们还有事,就此分开。

  今天是第三次巧遇,这次再说什么巧遇韩舒苒已经不信了,哪有那么巧!

  不过对方不挑明目的,韩舒苒也跟着装傻,到了目的地,感谢司机送她一程,下车再见。而跟着老板来‘巧遇’导演的新人们,感觉老板这招可能不太行。

  “会不会太刻意了?”韩哮周趴在副驾驶的椅背,眼睛望着进市场的导演,嘴里问的是老板,“这么早还是在她家门口,说巧遇她能信吗?”

  李秉宪表示就是刻意才能留下印象,“她不怎么出来活动,参加的局基本不带演员,都是跟着李在镕他们那帮人,那个圈子太窄,我进得去你们进不去。海选那么多人,选谁全凭导演的眼缘,多见见才能对脸有印象,有印象你们就有了记忆点。”

  如今也算是电视圈当红小花的韩哮周有点郁闷,进电影圈要那么低声下气吗,“非得是她?”

  “她能让你出道就站在巅峰,一部作品够你吃五年。”李秉宪让女演员眼光放长远,“我打听过,这个项目光是筹备期就有三年,拍摄期至少一年半,这人是准备用这部片子奠定地位的。你要是能入选半只脚就跨进了忠武路,那比拍多少商业片都有用。”

  李秉宪盯韩舒苒很长时间门了,准确的说公司盯着业内所有崭露头角的新人导演。这年头时常说什么演员断代,新生代没人了全靠老人撑着,导演才是断代了呢,新人导演真正算得上有本事的凤毛菱角,他们这些人才是潜力股,抓住一个就是一座金矿。

  以一排短篇奖杯进入各大电影制作公司视野的韩舒苒,凭借第一部长篇拿下四座最佳新人导演奖杯,就进入了各大演员经纪公司的视野。李秉宪找人详细打听过她,在得知她的交友圈后,对这位导演的关注度就直线上升,社交圈能直接判断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