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虽然听不懂基因是什么,但遗传病、畸形儿、傻子众人还是能听懂的,家里有表兄表妹亲上加亲的脸都白了。

  这怎么会呢?同姓方为亲啊,姓氏都不同怎么能算近亲呢?

  陈皇后只觉得脑子里嗡嗡直叫,她多年不孕是因为和陛下血缘太近?那她重金求子岂不是个笑话?

  【早在西周时,古人就已经发现了近亲生子的危害,所以才有了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不过出于统治者需求以及局限性等因素,这个同姓不婚的制度明显不够完善。

  因为它并没有将女性算进去,总觉得嫁出去的女儿,生的孩子冠夫姓就是外人了。熟不知外甥女和侄女、外甥和侄子在血缘关系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既然侄子侄女不能通婚,凭什么侄子和外甥女就能通婚?

  《国语·晋语》中的“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同样适用于有亲缘关系的旁系亲属。】

  人群中有大臣偷偷拭泪,喃喃道:“竟是如此吗?怪不得,怪不得啊……”

  相熟的人家默默地拍了拍他的肩,无声安慰。同僚家中儿子娶的便是表妹,生的孙子是个痴儿,七八岁了说话还不利索,呆呆傻傻的。

  刘彻面色变得凝重,刚才的喜悦消散了不少,想到什么,他转头看向跪坐在右侧的陈皇后,只见对方脸色苍白,身形摇摇欲坠。

  刘彻忽然有点内疚,他前段时间还想过废后来着。无后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太致命了,临近而立之年还未有子,其实他也是着急的。

  不过若是生的孩子如天幕说的那般,不是身形有异就是痴傻,那还是不生的好。

  既然近亲结婚生子就是个错误,倒不如同书中一般放她归家。

  让她得以再嫁生子,总好过背着无子的罪名。

  民间百姓哗然大变,先前天幕说的那些造纸炼铁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根本听不懂,也就聚在一起听个热闹罢了。

  直到听到近亲生子的危害,他们乐不起来了,古人为什么爱结姑表亲、姨表亲,还不是因为知根知底,希望孩子们能有个好归宿,结果突然告诉他们所谓的知根知底其实就是一个未知的火坑。

  他们怎么受得了。

  定了亲的赶紧退亲;结了亲的商量合离。

  与此同时

  有过将女儿嫁给长孙冲的李世民听到这果断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唐如今的人口才二百一十九万,可经不起近亲成婚的折腾,孤明日就上奏请求陛下将近亲不婚写进唐律。”

  ……

  【接着说回来,馆陶公主看完竹简后对陈阿娇是既心疼又愧疚,对陈姣是有求必应。

  陈姣便趁机提出想学医,馆陶公主为了补偿女儿,不仅帮忙搜罗天下医书,还为她寻来在民间声望颇高的名医。其中就有女名医义妁。

  提起义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明朝的谈允贤大家肯定知道。她两都是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其他两位分别是晋代鲍姑和宋代张小娘子。

  义妁能在历史上留有一笔是因为当时王太后年老病重,汉武帝听人说起义妁医书高超,派人专程暗访,结果证明义妁不但擅长内科疑难杂症,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