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1 章 番外十(4)
邓艾有没有被忽悠瘸了不知道,司马昭那是肯定有的。

  当然准确的说,被忽悠的应该是司马师。

  乔琰收到蔡琼从乐平书院送来的消息,直接笑了个够呛。

  距离乔桓前往乐平也不过是短短一年的时间,这其中还包括了她跟蔡邕的两次外出,也还未曾暴露自己的身份,竟然已经在自己的后头聚集了这许多的同伴。

  姜维、邓艾、孔豫、曹节是她早就看好作为乔桓的陪读,现在又多出了孙鲁班、司马昭、张菖蒲等人,这些孩子在打打闹闹之余,也未曾忘记进学的初衷,也已经渐渐形成了以乔桓为其中领袖的趋势,她显然是乐见其成的。

  这个年纪的孩子还远不到会被以为在结党营私的地步,也就让这等相处中更多了几分纯粹。

  不过,真正聪明的应当已经猜出些东西了。

  从十月末到次年元旦之前,是乔琰麾下众外派臣子回返述职的高峰。

  已经摆脱了禁酒惩处的郭嘉在自兖州回返的时候便同她提及,郭奕从乐平书院送了一封信给他,其中便提到了化名为穆桓的乔桓,并在信中问道,“穆桓”是否与陛下的继承人有些关联,他到底应当选择以何种方式与对方相处。

  几乎是前后脚的工夫,接替曹昂出任汉中太守的诸葛瑾也有了个类似的问题。

  乔琰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而是回问了一句,“以奉孝和子瑜看来,淮序可能驾驭诸人否?”

  这个问题的答案,好像已经从乔桓在乐平书院这一年的行事之中完全能够看个清楚了。

  当然可以!

  或许她所用的手段,多是因其年少才能发挥出作用。但在最后达成的结果面前,这些都没有那么重要。

  何况,谁说年龄不是乔桓最大的优势之一呢?

  在《零陵先贤传》之中有一段不知真假的记录,说的是曹操在曹冲死后,将其伴读周不疑,以曹丕无法驾驭此人为由刺杀。

  以此文写于晋朝,且出自司马氏手笔来看,其中到底有多少可信度着实不好说,但这其中倒是道出了一件事——

  聪明人在手下太多,便要将其解决吗?

  御下之法又不是和人比较智商,乔琰明白这个道理,以如今乔桓的种种表现来看,她也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郭奕和诸葛恪实在不必因为看穿了乔桓的身份,而在相处之间抱有什么负担。

  淮序在她、戏志才、蔡昭姬、蔡邕还有各方众人的教导之下,已逐渐有了未来执掌天下权柄的风采,现在让她当个乐平书院里的孩子王又能如何呢?

  而相比于郭嘉和诸葛瑾,司马懿就要倒霉多了。

  元昭十一年,乔琰将豫州刺史崔钧调回中央,司马懿出任豫州刺史,和司马朗一个在豫一个在扬。这既算是对他们的器重,又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压力

  。

  更让司马懿感到煎熬的是,豫州刺史该当算是天子脚下的重臣,却在此番回返洛阳述职后当先听到乔琰问道:“仲达的两个儿子既已认出了淮序的身份,为何不干脆说明白呢?”

  “子上是何种身份,乐平书院之中无人不知,忽然给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