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405(二更) 识时务者
; 乔琰既然愿意给他一个试刀的机会,许攸接下便是!

  “另一个叫做,旧恩不忘。”

  这旧恩不忘四个字从乔琰的口中听不出太多的感念之意。

  但此刻许攸绝不会在意于此事。

  当他仰头朝着乔琰看去的时候,正见这位即位不久的天子已于神容间尽显帝王风范,他虽已听出了乔琰所说乃是何事,却绝不敢当真领下了这恩情之说。

  这的确如乔琰所说,只是要借用他的存在来成全一段有始有终的佳话而已。

  她接着说道:“昔年鼎中观之会,亲眼见证了许子将先生对我做出那句雏凤有清声评价的人里,子将先生本人以及韩元长都已于这两年间病逝,再难重见洛阳长安盛景,陈元方就任大鸿胪之位,官居九卿,王仲宣代其父立足朝堂,为我代笔文书,边文礼命丧兖州,我已令人前往浚仪将其厚葬,剩下的也就只有三人了——”

  “河内郡太守王公节,那位大将军府参军陈孔璋,以及你许子远。”

  王匡、陈琳、许攸。

  这就是当年参与过那鼎中观之会的人里,还应当算是站在她对立面的人。

  “请子远先生为这二人做个表率吧。”

  乔琰忽然语调一顿,“我忘了,王公节大概不必考虑了。”

  许攸一愣。

  什么叫做王公节不必考虑了?

  这话到底是在说,王匡此人屡次对乔琰发起挑衅,就算真要念及旧恩,也不是念在这种人头上的,还是在说,王匡所在的河内郡在兖州豫州的战事已然告终之后,将会在随后被乔琰派兵拿下?

  乔琰并没有对着许攸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她只是让人将许攸寻了个去处安顿了下来,随后让人给他提供了纸笔。

  想到昔日乔琰让人将田丰的家人给置换到手下来的举动,许攸并未多想,立刻提笔写了起来,以图抓住这唯一的改换阵营机会,保住自己随后几十年里的富贵。

  而便是在他奋笔疾书之时,乔琰在长安城中的朝堂之上丢下了一道惊雷。

  “诸位何必此等神情,”乔琰的目光在堂上诸人的脸上一个个扫过,面容的平静让人完全无法和她方才说出的话联系在一起,“兖州之变的情况我已与诸位说道明白了,兖州世家不遵法令,妄图以私兵迫压州牧,以这等方式攥取权柄在手,不杀之,难以令天下引以为戒!”

  “昔日凉州四姓中未有触犯法令、鱼肉乡里者可活,扬州四姓中并未参与谋刺者可活,兖州世家也是如此。然首恶必除,此为底线,还是说——”

  “你等之中也有与其存有的同样想法之人?”

  什么想法?当然是绝不能让乔琰进一步推行书籍教义于天下的想法!

  在已然被乔琰掌握的各州之中当然有这样的人,他们此前不敢将其说出来,那么她便要让他们在她今日的这番举动落成后,更不敢说出来!

  “我将审讯之事交由廷尉司负责,此外,黄司空。”

  黄琬突然被乔琰点了个名,错愕地抬头,便听乔琰说道:“廷尉隶属于司徒下辖,但程司徒乃是兖州人士,不当插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