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第 38 章 打不得骂不得(二更)……

  裴沅祯吩咐人备马车,他自己换了身衣裳后,就带着沈栀栀和狗大人出门了。

  说是去散步,实际上是去了离县城几十里远的村镇。

  是的,裴沅祯带着她们来查看民情。

  他们到了个叫凤塘的小镇,见街上到处是扛着桶或布袋的百姓,且纷纷往一个方向跑。

  侍卫逮着一人询问过情况后,过来禀报:“公子,官府张贴了布告,召集百姓去米铺领粮。”

  裴沅祯点头,走到就近的一面墙上,上头果真有刚贴出来的布告。写着凡是凤塘百姓,按家中人口每人可领一斗米。若非本镇百姓,记录名册后,统一由官府安排食宿。

  “走,去看看。”他说。

  几人走去米铺,此时米铺门前已经集聚了许多百姓。起初众人还不敢相信,然而等米铺一开,官兵们把米抬出来时,气氛沸腾了。

  百姓们闹哄哄,有的推推搡搡,秩序一度混乱。

  没多久,有一队官兵过来,扯着嗓门大喊:“排队领米,谁不守规矩就没他的份。快快!别耽搁!”

  渐渐地,人群才开始井井有序起来,米铺门口排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领得米的人喜笑颜开,抱着米袋像抱着金子似的小心翼翼。

  沈栀栀很是感慨,这些人的面貌跟小时候村里的人一样,眼里皆闪烁着活下去的希望。

  她默默看向裴沅祯。

  裴沅祯负手立在街边,阳光将他的身影打在斑驳的墙上。他面上无波无澜,目光却深邃温和。

  少顷,他转身离开。

  沈栀栀赶紧跟上去:“公子,我们接下来去何处?”

  “去别的地方看看。”

  半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一座村庄。

  说是一座村庄,但除了村口立着的天门石柱上写着“榆水村”外,基本看不出村庄的原来面貌。

  这里曾被水淹过,到处一片狼藉。有的屋舍倒塌成了废墟,有的只剩几根梁柱。

  许多人逃难去了外地,能留下来的只剩下老弱病残。老人们逃不了,也不想逃,即便死也想死在故土。

  是以,裴沅祯他们到的时候,只依稀瞧见一些瘦骨嶙峋的老人和小孩走在路上。

  有的挑担,有的拿着铁锹在废墟里到处寻找,看能不能找到有用的东西。

  沈栀栀站在一旁看个妇人挖土。一会儿刨出个铁锅,一会儿又刨出几个瓷碗,她高兴地捡起来装进篓子里。

  沈栀栀看得起劲,指着个地方对她道:“这里好像还有东西,我看见反光了,兴许是好物。”

  那妇人抬头瞅了瞅,对她的衣着上下打量了遍没说话,然后按着她指着地方挖了会,果真刨出块铜镜来。

  “这里是村长家。”她说:“村长一家去镇里了,这些不要了。”

  沈栀栀点头,转身去寻裴沅祯时,却见他不知何时已经走到远处的田埂。

  “狗大人,我们过去。”她牵着阮乌离开。

  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