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 永遇乐、声声慢6
/>
  ?想看春山有信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吗?请记住[]的域名[(()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不似苏轼的飘逸旷达,不似辛弃疾的雄豪沉郁,也不似李清照的凄婉悲怆,而是写得清雅空灵,冷僻峭拔,别有一番风骚。可众人却无心欣赏这词的高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真似‘彼黍离离’之境。”杜甫一声叹息,不忍再看。

  李白同样叹息:“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何况是人。兵燹之祸,惨烈如斯”

  另一边,杜牧早从词意里猜了个七七八八。那词里的杜郎,想必就是在说他。杜牧爱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秀美的扬州令他难忘,可仅仅就是几百年后,扬州竟已被写作“空城。”

  他眼眶微红,姜夔说得没错,哪怕他再风流俊赏、才华横溢,看到那时的扬州城,必然也赋不出豆蔻词来。

  长叹一声,他垂眸掩下伤怀。

  宋朝。

  沉默而又悲伤的气息在王朝蔓延,李清照忍不住哭了出来,那是大宋的扬州城,是她还没有到过却心向往之的扬州城。

  另一边。

  姜夔以手掩面,他也想青史留名,也想后人诵他词章。可这一愿望当真实现,他却无法笑得开怀。

  “若可以,某宁愿不曾有过这首《扬州慢》。”

  谁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呢?他只想要金瓯不缺。

  【姜夔是南宋词人,这首词描写的就是被金兵洗劫的扬州。可即使是这样残破的城池,也有不屈的百姓。抗金的烽火何曾熄过?这火一直烧到了辛弃疾的心里,烈火燎原。他是这火里淬出的铁剑,剑光所指,只愿为王朝君父,斩下侵略者的头颅。

  可君王偏要将他弃置。他满腔热情,上书北伐,但朝廷却反应冷淡,主和派始终占据上风。不仅如此,他们还不信任辛弃疾。因为辛弃疾是自北方归顺来的,这样的人被称作归正人,宋廷认为,这样的人在立场上是可疑的。】

  “不是”刘彻看不懂了,“归正人就不是宋人了?辛弃疾都单枪匹马如敌营了这忠心表得还不够?”

  这样的人才你们不要可以给朕啊!他一甩袖子,恨不得在那宋朝皇帝的脑袋上狠狠地敲两下。

  咸阳。

  嬴政蹙眉冷声:“脑子是个好东西。”

  咳李斯忍笑。脑子是个好东西,不想要可以扔掉。陛下真是越来越幽默了。说起来,他们这些人来自六国,可陛下却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陛下真是一代雄主啊!

  转头看了看水镜,李斯在心里摇头。皇帝的水平,当真参差不齐。

  ()  南宋。()

  辛弃疾苦笑一声,并不说话。一旁的陈亮有心安慰他,却不知从何开口。正踌躇间,忽然听得门外一阵响动,二人抬头,远远看见几个内侍步履匆匆的走了进来。

  u春山有信提醒您《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