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回乡 -----晋.江文学城独家--……
�于周子旭的小姑父,一个堂堂伯爷之子,居然跑到边关小镇当个小军吏的事,林远秋还是十分好奇的。

  不管怎么说,忠勇伯可是一等超品爵位,周子旭的小姑父哪怕只是个庶子,也不至于去军营中当个都教头吧,虽都教头属八品,可也不妨碍他是个末尾的军吏的事实。

  所以只能说,高门勋贵家的事复杂着呢。

  其实对于小姑父的事,周子旭也是十分不解的。

  不过与林远秋不同的事,周子旭的不解是为何小姑父一直待在泾州不愿回京的事。

  早前他就听祖父说过,说当初小姑父去军营,是准备搏军功去的。因为当年泾州辖境正逢吐蕃入侵,而那会儿小姑父刚被伯府分门立户出来,正是一筹莫展之际,所以听到吐蕃入侵之事,就有了投身军营搏取军功的想法。武将之家,其后辈子孙哪有不通武的道理,是以拿定主意的小姑父就只身投入了军营。原以为此去泾州定会有番作为,哪知吐蕃党炎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太不经战,才两个回合就被渭州刺使梁展领兵打的落花流水,最后兵败而退。

  话说这仗都不打了,哪还有军功可立。

  按理说此时钟荣应该回京才是,可想到当初自己出京时的毅然决然,若是空手回去,自己就真如嫡兄奚落的那样,只会武棍棒其他一无是处了。所以钟荣决定还是待在军中等待机遇,毕竟吐蕃党炎虽败北,可时不时还会有小纷乱折腾出来,说不定会卷土重来也不一定。

  听祖父说,小姑母是在第三年的时候携儿女奔赴的,之后一家人就在泾州安顿了下来。

  有时候周子旭会想,其实像小姑父这样离京城远远的也挺好。

  在京城两年,周子旭也听了不少忠勇伯府的事,知道小姑父的几个庶兄境况都不是很好,除了整日无事吃老本的,混的最好的怕也只有当着小小守门官的那位了。

  唉,勋贵之家,嫡系为保爵位不旁落,打压庶兄庶弟有的是手段,若是庶子自己懂上进还好,否则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说到底,还是偏房太多的缘故。

  周子旭暗自下了决定,为了日后家中的安宁,纳小妾啥的,自己还是省省吧。

  想起方才自己担忧的事,周子旭忍不住叹了口气。

  见大舅兄朝自己看,周子旭也未隐瞒,很快道出了心中的忧虑,“忠勇伯过世,子孙辈须得守孝三年。未嫁孙女,若已定下婚约,需守孝一年。若无婚约,则需守孝一十七个月。”

  自己表妹九月刚及的笄,家里正准备帮着寻摸亲事呢,如此情况,势必得停下说亲之事。

  林远秋立马明白了周子旭的意思,知道他这是担心住在他家的表妹。

  虽十八岁的年龄在林远秋看来真心不大,可他也知道,在这种女孩子普遍十六、七岁就成亲嫁人的大景朝,这岁数确实有些偏大了。

  可姻缘的事谁能说的清呢,说不定三年之后,有好良缘等着也未可知。

  上午半天课结束,林远秋就带上自己昨晚整理出来的购物详单出了门。

  在外两年,这次回去肯定要给几个小的带些东西回去,包括春燕春草,以及爷奶他们,都是不能少的。

  之所以会把要买的东西写在纸上,还是担心自己会有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