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是有这事。”

  “老祖宗忒偏心,都是姓齐的,我咋就没这本事。”

  海珠笑了两声,看人拐过弯走远了,她进屋开始剁鸡做菜。

  入秋了鸡肥,鸡油都拽了小半碗,海珠用鸡油炼油炒鸡肉,鸡皮煎出焦色了倒上开水漫过鸡肉,去腥调味的料就干姜和野蒜。因为要跟鲍鱼海带一起炖,她连酱油都没兑,免得遮盖了天然的鲜味。

  扁鱼刮鳞清蒸,龙虾剥壳取肉剁成糜,用鸡蛋和面粉揉一小团面,鱼蒸熟了就着热锅倒油煎虾肉鸡蛋饺。

  天已然黑透,一阵喧闹过后只余安静,手脚利索的大人都乘船赶海去了,年迈的老人在河边守着村里调皮的小孩别落了水,不时赶走闻到肉香想来蹭吃的厚脸皮。

  煎饺起锅了,海珠舀瓢清水倒进瓦罐里,火苗的余光照亮风平那油乎乎的嘴,她切着海带说:“少吃点,别鸡肉炖好了你吃饱了。”

  风平羞涩一笑,缩回捻煎饺的手,没过一会儿他又伸手去拿,嘟囔说:“大姐,你做的煎饺好好吃,比鸡肉还香。”

  “我也觉得好吃,比在沈六哥家吃的肉饺还香。”冬珠说,“对了,姐,你带回来的那本书还是湿的,我放桌上了,要不要拿来烤干?”

  冬珠恍然,难怪她总觉得心里还搁着事。

  浸了水的书闷了一天一夜还散发着墨香,不像沾了水丢作一团的衣裳,搁置一夜就散发着泥里蚯蚓的腥臭气。海珠把书拿到油烛旁,书上的字迹没散,她心想也不知道是什么墨,恐怕比她得的那锭金子还贵。

  “姐,是什么书?”冬珠问。

  海珠摇头,“我又不识字。”

  “那还烤这本书做什么?”

  “万一我以后又识字了呢。”海珠烤一页看一页,字是繁体字,她勉强能认个七七八八,写书的人也姓韩,估计是韩霁家的人,好笑的是这本书是本食单。

  “元庆廿三年,同胡万全在千丈山程观主处食煎豆腐,精绝无双……”

  “鳝面,熬鳝成卤,加面再滚。”

  “……”

  这本书的作者把他吃过的菜的做法都写了下来,甚至怎么处理食材都写得一清二楚,还标注了何时何地在谁家食的,真是个奇人。

  “姐,魏婶儿跟郑叔赶海回来了。”冬珠说。

  海珠回神,把书放在灶边用余温烘烤,她让冬珠去郑家喊人。

  桌子摆上,菜都端上桌,郑家四口人也都过来了。

  “海珠,你们还没吃饭呐?”魏金花进门说,“怎么还喊我们过来?”

  “明天想让我郑叔帮我掌掌眼,今晚做顿好的讨好讨好他。”海珠玩笑道,“快坐吧,尝尝我的手艺。”

  “他给你帮忙还不是应该的,你还来这出,你这丫头。”

  “嘘。”海珠舀碗鸡汤递过去,“魏婶儿别啰嗦,今儿这顿你是沾了我叔的光,你就负责多吃多喝,旁的别说。”

  郑海顺听到这话差点笑岔气,心里格外舒坦。

  海珠姐弟三个已经填过肚子,上桌也是吃得慢吞吞的。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