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4 章 圣寿
辞的折子。

  ▲想看南风不尽的《东宫福妾(清穿)》吗?请记住[]的域名[(()

  他这是军演,只是为了吓唬吓唬沙鄂,后头不小心与几个蒙古部族一同打下了白哈儿湖,那也是意外之喜不是?打都打下来了,皇上总不会让他们还回去吧?

  而且建木城好啊,这东西费时费力,他就是逗留得久了些,康熙也不会起疑,那谋划白哈儿湖岂不是又多添了几分胜算。程怀靖便高高兴兴地带着战船在白哈儿湖上到处晃悠,他是这样想的,他只要占着白哈儿湖够久,沙鄂来了就打,不来他就一直占着,占久了,那就是咱们大清的嘛!

  何况皇上说了木城修好了就要派兵驻守,他便以后更是想好了,就趁这机会留一批水师和战船在这儿“驻守”,回头再在白哈儿湖周围盖房屋、养牛羊、种青稞,迁喀尔喀蒙古边民过来生活,繁衍生息个两三年、七八年再回想,谁还记得这地儿是沙鄂的啊?住的可是我大清蒙古喀尔喀部的牧民——这地方本来就是咱们大清的啊,自古以来就是啊!有错吗?没错!

  程婉蕴也不知道额林珠有这份胆气,虽然她这个女儿的确自小就与众不同,就冲她爱吃又咸又甜的粽子就知道她是个狠人了。但她依旧没想到她有这份心气,只知道女儿没事,朝廷也打赢了仗,双喜临门!正该好好搓一顿庆祝呀!

  于是粽子包得串起来一簇簇地挂在檐廊下,吃都吃不完,咸粽子不经放先吃完了,但碱粽可以放许久,程婉蕴便一路吃到了中秋节,这下可好,再过两三个月就到皇太后七十一岁的大寿了,康熙是很有意要大办的——古人半寿男女不同,男人过五十、六十、七十这样的整寿,女人却都是过五十一、六十一、七十一这样的岁数,尤其“自古七十老来稀”,这更是件大事。

  皇太后十四岁成了先帝的皇后,在宫里已经生活了五十七年!

  康熙自小没了亲额娘,托庇在太皇太后和这个年轻的嫡母膝下,几乎将一腔对父母的期盼与爱意都浇灌到了皇太后身上,尤其皇太后人又随和、亲切,对康熙也照顾有加,是他一直以来极为尊敬的嫡母,于是朝野上下都在琢磨给皇太后的寿礼,就是胤礽和程婉蕴也在烦难。

  毓庆宫以往给皇太后的寿礼有轻有重,但也算什么都送过了,更别提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百官、内命妇和藩国使臣也是年年献礼朝贺,饶是再怎么花样百出,也很难再送出新意来了。

  “以往咱们预备各类金佛、玉佛或是手抄经书、万福图之流的多些,还有什么绸缎器具也是一堆,但今年是太后娘

  ()  娘的大日子,再送这些就显得有些敷衍了事了。”程婉蕴一边替胤礽用篦子通头发,一边蹙起眉头,“原本我是想着,凑几个九件如意、寿佛,取个“九九”之数,也算讨个吉利,但听四福晋进宫来说,三爷写了九幅“福”字画,每幅都用不同大小、字体的福字组成一副画,连起来便是‘万寿无疆’久福之意,还有七爷寻了九尊白玉观音像,这九九的寓意倒显得俗了,寻摸了半天,真是日也想夜也想,竟还没个主意……”()

  不急不急,慢慢想就是了≈hellip;≈hellip;胤礽温言安慰,实际上也很苦恼,老三那个书画的主意倒是很取巧,只费功夫不费银子,而且他比旁人都更机灵,早早就跟康熙放出话来要画这久福万寿无疆图,还得了康熙一回赏,这书画寿礼别出心裁,又提前过了明路,后头的人做不到他这般好,未免落得下乘,自然都会下意识避开书画这一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