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番外四 人生回顾
�al电影节影帝,而之后连续三年,他在欧美重量级电影节上发威,接连拿下了三座奖杯,影坛一哥的地位扎实到不能再扎实。

  不过顾熠自身并不在意所谓影坛一哥的说法,他根本没有在影坛横行霸道的计划。

  他原本就是公认的没有短板的演员,海外奖项拿满以后,影迷们对他的追捧更是到达了一个高度。

  但就算拿奖时间迟了一些,顾熠奖项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公认的,实绩没有一丝短板,影迷们在盘点演员时,都会先默默把他丢到一边,只要加上了他的名字,故事就没法展开了。

  除了发展演员、导演的事业之外,顾熠也是业内出了名的投资人,不过他只集中于投资电影,不管是一开始多么不被看好的项目,只要他自己看得顺眼,顾熠都乐于提供资金。

  他自己或许抱着帮人一把的看法,但神奇的是,他投资的那些作品大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益,慢慢地,只要顾熠投了哪部电影,那部电影立刻会成为电影圈关注的热点。

  顾熠后来获得的收益就十分有限了——业内时时刻刻都有盯着他的眼睛,他投了什么作品,上午他才有计划,下午绝对就有人跟。

  到后来,这甚至成为了一些电影宣传的手段,这些电影剧组自身和顾熠没有太多交流,顾熠也并未青睐过对方,可只要在宣传中带上顾熠的名字,电影的热度就会有所增长。

  从某种程度上说,顾熠已经逐渐从票房神话演变成个人神话,顾门的传说不仅在粉丝群里广为流传,在业内也都不再是秘密。

  在粉丝们心目中,他是最出色的偶像、最成功的演员,改写了业内对于偶像的偏见,让偶像们拥有了更多可能,因为的走红,在之后出道的偶像总会被拿来和作比较。

  原本r国、k国偶像市场的风气被带进国内,让一批自身缺乏实力,又缺乏努力的偶像在娱乐圈中立足,但爆红之后,这一类型的偶像逐渐没有了发展空间。

  偶像们就算无法达成所创造的成绩,不会创作,唱功和舞蹈也未必如一样出色,但他们至少要把自己努力、正能量的一面呈现给粉丝们。

  ……

  当然,在粉丝们心目中,顾熠最不同于大众偶像的一点,就是他的学霸身份。

  准确地说,顾熠考进京大的时候,粉丝们对他的定位是学霸,而随着他读研、读博,去s大就职,学霸逐渐改成了学神。

  和作为一员以及演员的身份相比,顾熠作为化学学者见诸报端的机会其实不多,但粉丝们如今已经习惯在各类和化学相关的报道中见到他的身影。

  顾熠参加的学术会议、拿下的奖项,在顶尖杂志发表的论文,还有顾熠作为化学学者被采访的报道,在粉丝们眼里,都是相当稀罕的东西。

  换而言之,顾熠这种类型,在娱乐圈里根本没有代餐。

  一般来说,明星的学霸身份只是他们强化人设的工具,一旦进入娱乐圈,无论原先做什么,都只是明星这个身份的点缀罢了,原本的学科知识不再发挥作用,最多只是充当自身参加综艺的谈资。

  而顾熠却不同。

  粉丝们见证了他发《nature》,见证他和s大的其他教授、业内的学者一同从事某项研究,见证着他成为杰青,成为s大化院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见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