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少
��自己的关心,忙说:“嗯,我记住了,谢谢杜姐。”

  “这有什么可谢的,”杜霜笑着说:“你比我儿子还小两岁呢。我有时候看着你就会想起我家那个臭小子,想着他在外面闯荡也不容易,若是有人也像我这样提点他,那我多放心呢。”

  “杜姐家的大哥不是在国外工作?他能在国外工作,能力肯定是有的,杜姐你就别瞎操心了。”石决明这样劝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无意中流露出了羡慕的神色。这就叫儿行千里母担忧吧?

  杜霜暗想自己这是又踩进雷区了,忙把话题拉了回来,“嗳,我跟你说啊,白蜜人不咋样,林空这人还是不错的,热心,人也仗义。以后工作里真遇见什么事儿,你别搭理白蜜叽叽歪歪的,直接找林空说理去。”

  热心?

  仗义?!

  石决明回忆了一下林空冷冰冰的样子,悄悄哆嗦了一下。

  石决明对“关氏电子”的了解并不深,只知道它是临海市最早开始做电子产品的企业。一开始他们做的是日用品小家电,石决明现在的家里用的电风扇和台灯还是“关氏出品”。后来关氏开始涉足科技型产品,再后来开始做一些大型的专用设备。几十年发展下来,“关氏”的生意已经做到了欧洲和美洲——每一次转型,关氏的生意都更上一层楼。媒体一直夸赞关氏的老总关艋眼光长远,不过据关艋自己说,最先提出转型想法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儿子关郁。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就能有如此老辣的眼光,其能力可见一斑。

  在本月之前,石决明对关郁的印象还停留在《财经》杂志刊登的那张封面照片上,照片上的青年笑微微地看着镜头,眉眼清秀,温润如玉,宛如旧时代的大家公子,看不出一丝一毫杀伐果断的锐气。媒体称他为商场儒将,一个儒字,道尽风流。

  不过等见了面,石决明才发现媒体的采访其实也是挺片面的,关郁的性格根本不像他们说的那么温和。首先他话很少,话少的人本来就容易给人一种性格淡漠的感觉,其次他看人的时候眼神通常是不带温度的,漂亮的嘴角也总是抿成一条直线。即使面对面说话的时候,也总好像隔着什么似的。

  这种莫名的距离感让石决明觉得似曾相识,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关郁的这个特点跟他的顶头上司林空非常像,不愧是同一个大学出来的校友,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相似的气息:冷静自持,活像两架精密的机器。

  当然这种想法也就是在石决明的脑子里随便转一转,要说出口他是不敢的。

  两个人提前一刻钟赶到了关郁的办公室,石决明把他顺路买来的奶茶和点心递给关郁的助理唐桥,“这是林哥让我带给关总的。”

  唐桥扫了一眼手里的袋子,笑着说了句谢谢。

  石决明心里也挺高兴的,毕竟他现在的工作有一半儿是伺候关郁这位即将进门的“少奶奶”,能拉近一下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不过等他们走进关郁的办公室时,却看见关郁正在伏案工作,而那个袋子则原封不动的放在关郁的办公桌上。

  杜霜心里都有点儿犯嘀咕,她还以为林空和关郁的交情不错呢,连人家爱吃什么东西都知道。但是看关郁现在的反应又不大像,倒像是林空剃头挑子一头热……难道果然如外界传的那样,关家是迫于贺家的财势背景,不得已才答应了跟贺家的婚事?

  杜霜不敢深想,客客气气的带着石决明在沙发上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