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皇帝轮流做
  神宗皇帝终究没能熬过元丰八年,继位的哲宗年方九岁还是个稚童,没有治国的本事,群臣便按规矩躬请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

  高太后反对新法,她执政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旧党旗帜司马光召还入朝。次年,是元祐元年,启用哲宗皇帝年号的第一年。司马光升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官至宰辅主持国政。史书记载,司马光执政后,年逾六旬的他爆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犹如一名国家拆迁办骨干份子一般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将神宗皇位在位期间主持变革的新法如数废除,又将支持变法的新党一一贬谪,史称“元祐更化”。

  直至高太后过世,哲宗皇帝亲政,哲宗皇帝又支持变法,将新党召回,于是又轮到了旧党被贬。新党吸取上次被贬的经验教训,为使旧党再无翻身之能,一路将他们贬去了不毛之地。其中,官场倒霉蛋苏轼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贬去岭南吃荔枝去了。直至宋徽宗继位,蔡京为相,又立下“元祐党籍碑”昭示天下,被刻上党人碑的官员,重则关押,轻则流放,非经特许,不得内徒。倒霉蛋苏轼在立碑的时候早已寿终,但党籍碑上还是留下了他的大名,祸及子孙。

  呜呼哀哉!

  可以说,北宋末年就在这无穷无尽的党争政斗中消磨了,在这个以斗争为主旋律的朝堂上,所谓的“变法图强”、“恢复旧制”、“利国利民”早被朝中的相公们抛诸脑后。

  当然,眼下距离“党人碑”的设立,党争白热化还有十八年的时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司马光还朝对慕容复还是有些好处的。只因司马光与苏轼是好基友,司马光上台后很快就起复苏轼为朝奉郎知登州。从汝州团练副使到朝奉郎知登州,那便是从一个没有编制的民兵副队长一跃成为朝廷正六品的官员,苏轼由此恢复官身,自然是可喜可贺。

  开封府判官诸葛正我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去通知了他的新酒友,目前除了大朝会有当背景板资格,其他时间连门外听政的权利都欠奉的慕容复。收到消息的慕容复自然很高兴,他熟知历史,知道有高太后与司马光相助,苏轼很快就将时来运转,犹如搭了火箭一般在短短十七个月内连升十二个官阶。而等苏轼回朝,慕容复更有望从国史院搬运工这一苦逼职务中解放出来。

  诸葛正我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慕容复脱难在即,这便含笑举起酒杯道:“我这就先恭喜慕容大人了!”

  慕容复心情也不错,当场就把酒干了,对诸葛正我言道:“诸葛兄若是得闲,三日后小弟为你引荐一位朋友。”

  诸葛正我虽身在官场,但与江湖却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听到慕容复此言,他立时把眉一挑,了然问道:“可是丐帮新任帮主乔峰?”

  “正是!”提到乔峰,慕容复的目光不自觉地变得柔和起来。不得不承认,有乔峰在,很多事情慕容复都省心了不少。“小弟的表妹将来汴京与小弟汇合,托了乔兄相送。”原来慕容复在高太后召司马光入朝后便已派人去汝州接苏轼的家小与王语嫣进京,也好免除他们随苏轼奔波之苦。反正再隔几个月,苏轼也是要上京的。在原本的历史上,苏轼的幼子苏遁正是死在了这一场跋涉中。而现在有一向靠谱的乔峰一路护送,保证一个都不少。

  诸葛正我见慕容复神色轻松,也忍不住微微而笑,当即回道:“久闻丐帮乔峰之大名,正该一见。”汴京百姓不知无忧洞覆灭的真相,只当是先帝圣明禁军得力。诸葛正我却深知内情,从不敢小瞧他面前这位允文允武心狠手辣的探花郎。而能被慕容复放在心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