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宁寿
>   没等他委婉的表态,图门宝音就说:“昨日我捡到一只香囊……”

  后面的内容,胤禩一个字都没听见,他只知道,简单的拒绝已经不能收场了,他得改变策略。

  胤禩囫囵敷衍了几句,见到太后也只是关心,顺便还有些后悔,后悔昨个儿没拦着胤禟他们,由他们闹到慈宁宫来。他将原本想说的话全收了回去,从头到尾没提起图门宝音。

  因为丢脸的并不是皇室,康熙想着把人送回科尔沁去,免她选秀,允自行婚配。

  虽然胤禟极力建议给找个接盘的,康熙并没采纳。

  要是随便指给阿猫阿狗,摆明是在落科尔沁脸面。要想抬举她……又该牺牲谁呢?他铁定不能看亲儿子头戴绿帽,那挑个臣子?这种情况,挑谁都是折辱,图门宝音也不是能安分过日子的人,把这么个祸害塞别人家去,得有多深的仇恨才干得出!

  康熙不想为难朝臣,更不想为难儿子,纵使对老八再看不上眼,也不能眼睁睁看他娶回个破鞋,一辈子造人诟病。

  送回科尔沁已经是最大的仁慈了。

  然而就在动身前夜,图门宝音死在了慈宁宫,说是无颜苟活,三尺白绫上了吊。

  康熙请太后迁去宁寿宫,将太后送走之后,这才使人彻查。

  彻查的结果没公开出来,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这位格格的死并不简单,康熙表面上认可了无颜苟活这个说法,把她的遗体火化,使人将骨灰盒送回科尔沁。

  至于太后,经此一事,身子骨衰弱不少,在病榻上缠绵了大半个月,才勉强能下地走动。

  她知道图门宝音不是会自杀的人,却没问皇帝真相,也没使人查什么。

  这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对谁都是。

  站在科尔沁的立场,她活着一天,别人永远会记得这事,她死了,只要一段时间不提起,慢慢总会忘记这么个人,哪怕想起来,也不会在像事发时那么深刻。

  再有一说死者为大,她都赔了命,再被谈起旁人总不好太苛刻。

  虽然猜到事情不简单,不过既然已经得到最好的结果,还追究什么?

  令皇帝震怒的是,竟然有人手那么长,伸到慈宁宫,在太后眼皮子底下也能把人弄死,想到这,他就难以安睡。反倒是太后心宽,对她而言多活一天少活一天没什么差别,这几十年原就是熬日子。